姑姑家养了一只橘猫,也不知是从哪里弄来的,初见的时候,不大不小、不胖也不瘦。看人的时候只用眼角的余光,走路的时候优雅懒散。虽然身处在农村,可心里却是一个公主。
农村养猫大多不是作为宠物,而是老鼠药、老鼠夹的免费替代品,没有宠物的名字,喂的也从来不是猫粮,而是剩饭剩菜。而农村的猫也争气,真的会逮耗子吃。姑姑家对待这只橘猫却像是城里来的宠物,取了个名字叫豆子。每个月还会喂些火腿、猫粮,而这只橘猫也傲娇得每天或是趴在炕上、或是到窗台上怔怔地盯着窗外。有一天豆子突然出现在我家门口,我很惊讶,以我家和姑姑家的距离来说,这家伙怕是坐车来的吧。打电话给姑姑,妹妹接的,我听出了她知道豆子在我家后的如释重负。宠物这东西,还真是麻烦。
过了些日子,再去姑姑家的时候,已经不见豆子了。略表关心的问问它的情况。妹妹说:“实在管不了了,总往外面跑,不愿意回家。有几次回来太脏了,我爸给打跑了,就再也没见过了”。猫不回家,有时意味着它被别人捉了去,或是吃了被毒死的老鼠死掉了。与其相信被毒死,不如相信有个好人家收留了它。
我因为常年在外地读书,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家。这次回家,发现一身灰尘的豆子又跑到我家门口来了,爸爸说:“这家伙经常来,以前还喂过它吃肉呢。后来就不愿走了,你姑家也不要了”。这豆子不怕生人,看到我就撕心裂肺地叫,那声音就像孩子的哭声,实在慎得慌。我把它抱进屋里,喂了些剩饭。再让它走的时候竟要赖在屋里。两只有力的前脚努力撑着地面,强劲的后腿不断退缩。没办法,把它抱起来放在外面了。农村的厕所一般都是在外面,我顺道去厕所的时候,豆子就跟着我后面,疯狂叫着。
长期的流浪似乎让它无比怀念温暖的生活。自由的代价往往就是温暖和安全,为什么连动物也想要两者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