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视角”,就是写作时切入的角度。很多习作者自认都已经熟悉,其实不然,故此有厘清的必要。
“视角”包括个人视角、人物视角、叙事者视角。
本文仅就“人称视角”的定义和使用作一概括性论述,其余两种视角另立专文论述。
个人视角指的是作者用来讲述的那个人的视角,包括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必须注意的是,个人视角不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角(那叫“人物视角”,下面会说到。)
使用第一人称视觉时,作品中用“我”字。
“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由他来把故事向读者讲述,故此“我”在这里既是作品中的人物,又是叙事者。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让作者产生一种与作品中人物关系密切的感觉,觉得人物有更强大的判断力,故此不必遵循事实的客观可靠性,甚至可以通过“我”歪曲事实来达到揭示更多“我”所不能尽知的事情(这是其他人称视觉无法实现的),这种情况称为“第一人称主格”。
例:我的室友是一个非常小气的吝啬鬼,她从不跟大家分享任何东西。
(这里用的是第一人称主格。“我”在讲室友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主观情感,读者从“我”故意歪曲的事实中揣测:“我”可能对“我的室友”有很大成见(不管是由于“我”的原因还是“我的室友”的原因))
缺点在于作者的这种感觉往往是不切实际的——其实作者并不怎么了解作品中的人物,但是只要“我”所叙述的是事实而不是来源于“我”的感觉或故意歪曲事实,那么就认为“我”是客观公正的,这种情况称为“第一人称宾格”。
例:当我推开门的时候,我发现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一个干巴巴的小老头。
(这里用的是第一人称宾格。“我”讲述的乃是一个事实,并没有个人主观情感在内)
使用第二人称视觉时,作品中用“你”字。
“你”在告诉读者:他们正在做某事。优点是代入感比较强,缺点是先入为主可能引起读者的反感,风险各占一半。
例:当你推开门的时候,你发现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一个干巴巴的小老头。
使用第三人称视觉时,作品中用“他”或“她”字。同前两者的区别是:该人物没有在眼前的故事中,读者成了一个旁观者,像在观看一部电影,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由于“他”并不讲述故事,不能对故事里呈现的事实进行歪曲(即便“他”对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歪曲,由于“他”不是故事的第一呈现者(作者才是),读者对此也能心知肚明),因此也叫“第三人称宾格”。
综合来看,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使用最为广泛,因为比较容易把握且风险不大,最难把握的是第二人称视角,不过习作者尽可以一试,把握不住的话还可换回来——三种人称视角之间可以相互切换,只是要注意其中的区别和变化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