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下一排排车房边的角落里,有一棵榕树,它枝繁叶茂,叶子浓密。它的气根在空气中肆意的成长,有的已经伸展到地面,变成了可以支撑树干的一只手。
这棵树,原来只是小鸟随意的大便后的产物,开始的时候,只是细细的杆子,零丁的几块叶子,在那里不声不响的立着,丝毫不引人注目。
只是过了一些时日,它开始长高,叶子舒然,便引起了人们的顾忌:这样的树,长得那么快,也许,会影响车房的安全吧?又或者也许地面会撑不住,会裂开?于是,便有人得空便折断几枝,又或随意踏上几脚,以此来消耗它的生命力。
树杆颓然,叶子也干枯萎蔫,只是榕树根仍在,榕树很快便又挺直了腰,依旧又长了起来。于是,来来回回的,树终于也让人砍断过好几回。只是,它实在是生命力顽强,砍了之后还是不断的发芽,长叶,而它又深深扎根在缝隙里,人终是对它无可奈何,最后,只好听之任之了。
它不同于路边的绿化树,必须按人的意愿生长,可以任人宰割,随意修剪,以变得整齐划一。它只是倔强的扎根在脚下,用尽全力的吸收能够见到的阳光,吸取每一滴可以吸取的水份,一心一意的让自己能够肆意生长。
后来,不到数年的功夫,不知不觉中,榕树已变得修修如亭盖,能挡得住一方的阴凉了。同时还长出很多红红紫紫,充满汁水的浆果,连不知名的大大小小的鸟儿也被吸引住,喜爱在上面流连,整天上上下下的跳个不休,唱个不停。人也们开始在烈曰下为它停留,还赞美它的阴凉。而榕树长长的须根垂垂迎风招展,竟也让人觉得仙气飘飘。
而忽然某天开始,树下出现了香烛。这大约是源于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关,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载:门前烧罢衣纸,撒洒米饭祭品,济度十方饿鬼后,还须大洒金钱。民间习俗便于农历七月十四“烧衣”,超度众饿鬼。
于是,大约这树大,树下空地也大,插香燃烛,摆列祭品,烧燃纸品,似比别外安全方便。加上本地风俗,烧街衣,似不限于七月十四这天,于是整个七月的夜晚,这一方的居民都跑至树下,以致香烛点点,烟火缭绕,长燃至上半夜。
后来,又不知道什么缘故,树下香火竟不止于七月,一年四季,竟也零散的香火不断。再后来,又不知何时起,树下又多了些佛像,听说是四方搬家迁铺的,新请了新的神佛,便把旧的送来这里安置。
于是,久不见传的榕树树下招来越来越多香火,俨然成为土地平安守护者,守护一方平安。
自然,砍它的事也不见发生了。
如今,城市改造,这一排的车房都悉数拆去,扩建成一条马路,按道理,这棵榕树该砍去,马路便可又宽又阔,一览无余。只是,却又被突然圈养起来,榕树的根部周围竟砌筑起一圈小小的花栏,突兀的站在马路中间。
车来车往中,榕树变成一个小小的车道分割线,虽然少了香烛膜拜,但竟也安好至今。
树,还依旧是那棵树。但为什么人会对它前倨后恭呢?变化的也许不在树,而在人心吧?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