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小呢,今年91”,这是“国药泰斗”金世元前不久参加央视节目时说过的一句话。
91岁高龄的他,依旧思维敏捷,说话中气十足。和同龄人比,“还小”还真不是开玩笑!精神劲儿比“亚健康”的年轻人都好。
金世元虽被媒体称为“当代药王”,接触名贵中药不计其数,但是他却推崇“无药养生”。
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
01 “两次大补差点让我丧命。”
金世元16岁当学徒那年,看到药庄里制作“参茸卫生丸”,听说这个药很补,就偷偷掰了一块吃。没想到,仅3小时后,他就感到头痛欲裂。师兄因此训他道:“你年纪轻轻的,哪能吃补药!”
二十六七岁时,有家药行宰鹿,碰巧赶上的金世元美美饱餐了一顿。可当他刚回到家,全身胀痛,鼻子流血不止……
从这两件事后,金世元就有了个认识:再好的补药,也不能随便吃。
02 “人参不能随便吃。”
虽然金世元没有药补的习惯,但他注意到当下很多中老年人热衷于进补,用得最多的药材是人参。人参不能随便吃,也需要按季节、品种、体质来考量,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拿来进补。
人参价格较贵,金世元说,“日常进补用党参就好,它和人参作用类似,可补中益气、健脾益气,但它是平补,可以煲汤喝,有生津液养肺的作用,易咳嗽的老年人用党参更好。”
03 药补就像施肥
药补像给花浇水施肥,花不同法不同。有些花儿根本不需要施肥,施多了反而烧苗,过犹不及。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服用中药或者补品来养生、抗衰老,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万事大吉。但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缺乏锻炼,再药补也难以延年益寿。
药补不如食补
01 “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
对于饮食,金世元说,自己没有什么讲究,粗茶淡饭就很好。“唯一是要求的,就是每周做一两顿粗粮吃。窝头、贴饼子、棒渣粥……”
在他看来,饮食太过精细不好,而吃得太专也不利于健康。“什么都吃,从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食用粗粮,补充膳食纤维,是他多年来的习惯。
02 吃的健康记住5点:
杂一点:甭管荤菜、素菜、粗粮、细粮,什么都吃,而且种类越多越好;
淡一点:少盐、少油、少麻辣,清淡饮食最养胃;
鲜一点:食物越新鲜、越时令越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素一点:青菜豆腐保平安,肉食的比例一定要降下来;
少一点:一餐吃到7,8分饱就可以。
不过,食补吃的再好,不动起来,也难以吸收好,吃了也是白吃!
食补不如动补
“人得常活动着,用进废退,最重要的是坚持。”
金世元每天早起锻炼约一小时,搓脸、搓耳朵、搓脚心,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之后还会到楼下公园做做保健操。十几年来,无论多忙,这样的锻炼他从没有间断过。除此之外,他还每天坚持散步,一次至少走四里地。
金世元说:“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即醒半分钟,坐半分钟,站半分钟。然后在床上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锻炼。”第一步是搓脸,每次30遍;第二步,搓耳朵,也搓30次,耳朵的穴位很多;再往下搓脚,先是两脚对搓,然后是两只手专门搓脚心,也差不多30次。这个习惯至少坚持了30年。
建议大家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半个小时,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动起来总比不动强。
金世元还会经常背诵一些书中内容。“我要求自己多记些东西,一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一方面对思维也是锻炼,脑子总是越用越灵的。”已逾耄耋之年,他的思维依旧敏捷,对于一些经典古籍中的字句更是信手拈来。
不过,无论是食补、动补,补的再好,遇到坏心态,都白搭。
好心态胜过任何补
“人身体好与坏,重点在心情。顺其自然,知足常乐,不给自己添烦恼。”恬淡虚无的心境也是金世元长寿的秘诀之一。好的心态胜过任何补药!
《黄帝内经》早就讲得很清楚:“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