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做人,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对于学龄前儿童,学会做人的内涵是什么?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拿什么样的世界留给后代?”
你一定会说,当然是一个和平、快乐、资源丰富的世界留给后代。
在刚刚结束的教育心理学课上,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要把美好的世界留给后代,我们又拿什么样的后代留给世界呢?”
这个问题原来确实没有细想过,想必,很多家长也是如此。
如果让你来回答,你将如何作答?
很多中国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但什么是龙,什么是凤?
如何成龙,又如何成凤?
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想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给孩子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总是想把孩子送进好学校,总想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觉得只要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优秀,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就是教育的成功了。
果真如此吗?
上周有幸参加了北师大脑科学项目组的一个有关亲子关系的研讨会,在会上王教授给我们透漏了一个数据,确定让我挺震惊的:她们在清华北大做了的一个实验项目,调查结果显示,约1/3的北清学子厌学、学习没有动力、没有方向。
北清学子可谓是天之骄子,考上清北是我们多少家庭都无法实现的梦想,考上清北的孩子都成龙成凤了吗?
张梅玲教授告诫我们,作为家长不要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不要紧盯着孩子上好学校、找好工作。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座冰山的话,作为家长,我们不要只看到冰山以上的部分——知识和技能,这些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冰山以下的部分——孩子的个性、行为背后的动机、价值观、品质等等,这些一旦形成,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这一部分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正因为冰山以下部分的难以改变,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要立德树人。
我国习总书记也曾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要想孩子成才,必先让孩子成人,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孩子储存下一生需要的内心资源。
张梅玲教授非常形象地给我们讲到:要扣好孩子成长的第一粒扣。
因为第一粒扣子如果扣错了,后面就全错了。
她认为,第一粒扣是崇德修身,学会做人。
主要包括:一抗挫(挫折承受能力)、二个信(自信和诚信)、三颗心(善良心、责任心、感恩心)
下面咱们了解一下这些品质的内涵吧。
一、三颗心(善良心、责任心、感恩心)
善良是做人的道德之本。
法国作家雨果如是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中国古人也讲: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教会人关爱、奉献、理解、宽容、纯洁、幸福……
责任心是一个人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学会做人的基点。
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比如: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如穿衣、吃饭、洗脸、洗手巾等等,都该自己去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昨晚的亲子时光,大宝还跟我聊到,被溺爱的孩子,没有责任心,不自立、不自强,长大后,自然会得到社会现实的“暴打”。
感恩是人类传统的美德也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懂得感恩的人,便懂得付出、懂得为别人奉献。
懂得感恩的孩子,对同伴和家庭环境更满意。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愿意与人合作、帮助他人、与人分享。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拥有这三颗心。
比如:家长的以身示范,给孩子树立榜样;通过绘本故事、电视节目这些情境,让孩子理解三颗心的内涵;通过学校的主题活动或生活中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春节等节日,让孩子学会去表达他们的善良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二、二个信(自信和诚信)
自信是孩子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是对自己整体价值的肯定。
很多研究表明,自信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自信的孩子未来的生活品质更高,而不自信的孩子,未来出现抑郁和问题行为的可能更高,对生活的满意度也较低。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尊重孩子,认可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价值,会提升他们的自信。
前面的两次分享中提到,学前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交往,这些能力是否具备,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自信。
培养孩子具备这些能力,多鼓励孩子独立和尝试,让孩子体验成功,让孩子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让孩子拥有自我效能感(我能行)。
艾琳·卡瑟说过: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诚信的孩子容易获得他人的接纳,与他人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孩子需要从小就养成诚信的好习惯,有研究表明,从小的撒谎行为,尤其是上了小学以后的撒谎行为,与以后的违法乱纪和犯罪行为有关。
平常生活中,我们要留意孩子的说谎行为,当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需要准确了解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不能将自己“臆想”的内容强加到孩子身上。当我们去接受孩子,和孩子一起去解决相关问题后,才能让孩子明白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记得去年有个朋友和我说道,她家娃有一次找她要了200元钱,说老师让买学习材料,咨询老师后发现孩子撒谎了。朋友非常生气,把孩子责骂了一顿。孩子哭着说:“妈妈,母亲节要到了,我想给你买份礼物,想给你个惊喜!”朋友那一刻泪崩了,抱着孩子说:“宝贝,妈妈错怪你了!以后咱们要诚实,有什么想买的要告诉妈妈,或者不方便告诉妈妈的,跟爸爸说也行!”
只有找到撒谎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三、一抗挫(挫折承受能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很多挑战和失败。
每个问题都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比如:学前没有掌握生活自理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面临这些问题,孩子抗挫折能力较差的话,很可能造成孩子不喜欢学校,适应小学生活就很困难。
培养抗挫折能力是孩子的必修课之一。
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平常生活中,我们不要过度保护、溺爱孩子,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锻炼成长。
懂得放手、敢于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挫折,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竞技活动,拓展活动等;鼓励孩子学习新技能;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等;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帮助孩子体验挫折,学习应对挫折。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
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可过分夸大挫折的意义,也不能否认挫折带来的痛苦。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先共情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分析他的经历,看看有哪些收获与成长。
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父母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如果父母经常抱怨、经常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助和不满,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很难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挫折。
父母要和孩子有温暖、可信的亲子关系,多与孩子沟通和分享当天的事情和感受等等。
尽量做到每天和孩子沟通,哪怕是十几分钟,这一点非常重要!
网上经常爆出孩子因抗挫能力而轻生的新闻,这些案例表现上看是因为孩子的抗挫能力差,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亲子关系出了问题,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等造成的。
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 不要只想着把财富留给孩子,要把孩子变成财富;不要只想着准备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应该让孩子准备好一切去迎接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要竭尽全力的教育孩子,让孩子人格健全。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立德树人,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