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写作》读后感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怎样辅导小学生写作呢?怎样辅导小学生写小练笔呢?我利用五一假期看了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我觉得写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在对写作,对阅读都怀有恐惧的心理,很多孩子都在写作的门外徘徊,如何唤醒孩子对生活写作的热情?如何让孩子在写作中有丰富的语言?做到有感受去写,有感受可以写?读了蒋军晶老师的系列文章,有同类作品《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作文九问,跟特级教师蒋军晶学写作妙招》我受益非浅,蒋军晶老师是一名特级教师,是中学高级教师,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很多教学的妙招。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学会写作》这本书有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写作是可教可学的》,第二章是《14堂作文课》,第三章是《写作技巧》,更重要的,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实用的技巧比天赋更重要这一段文字。有一年,冰心奖新增设了一个奖项-“冰心作文奖”。主办方面向全球中小学生征稿,最终收到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最终脱颖而出的是一个七岁孩子的作文,它一共107个字(不含标点符号),全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这篇文章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等评委眼前一亮。评委们认为作者是以一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这篇七岁孩子所写的作文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作文,而是一个孩子在“说话”,说自己的心里话。说实话,我也喜欢这篇文章,喜欢里面纯真的感情和宝贵的童趣。我有个习惯,喜欢跟学生分享我看到的好东西。看到这篇文章的当天,我就把它读给学生听。当时我的学生已经五年级了,听了之后似乎并不觉得好,有的觉得不错,但也说不出好在哪里。我想他们的反应是正常的。“纯真”“富有童趣”“自然流露”,是很高级的写作技巧;“绚烂之极,复归平淡”。一个七岁的孩子是怎么写出这么一篇纯真、平淡又饱含真情的文章的呢?有三种情况:1、这个孩子是天才。2、这篇文章是家长修改出来的。3.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我个人倾向于后两种情况。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参加写作比赛的文章都是家长或者老师反复修改出来的,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当然也有可能这篇文章完全是原创的,我前面的推测属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这“原创”我觉得很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并不是孩子有意识的创作。孩子无意识地写出了一篇符合成人的某种趣味、标准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就相当于书法里的“伪好书”。你听说过“伪好书”这个概念吗?我原来有一个书法老师,喜欢收集七八岁孩子的涂鸦,就是让一些七八岁没有经过书法练习的孩子拿一支毛笔随便在宣纸上画线条。如果运气好,他会从中找到几根线条,然后郑重其事地装裱起来。他认为这几根线条稚拙、天真、富有童趣,是真正的艺术。你发现了吗?这些词语看上去很熟悉-它们是成人看多了繁华、艳丽、工整之后生出的比较小众也比较高级的审美趣味。请问,画出这几根线条的孩子称得上艺术家吗?肯定称不上。他们后面如果没有严格的练习,字往往比一般人都写得差。因此,这些被装裱起来、完全是无意识画出来的线条被称作“伪好书”。同样,那篇获奖的七岁孩子的作文是不是也可以称为“伪好作文”呢?当然,写出“伪好书”“伪好作文”的孩子在写字、写作方面可能是有一些天赋的,但是这种天赋如果不通过练习固化下来,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技能,就成了“假天赋”了。一个艺术家,如书法家里的徐渭、画家里的凡·高,尽管最终追求的是自然、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但是在开始的练习阶段,也是在努力掌握基本的技巧。你若看过他们初期的临摹作品,就会有深切的感受。同样,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得注重写作技巧的积累,而不是轻信、曲解“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孩子天生就是作家”,作者穷其一生也达不到的境界。对孩子来说,这样的文章不要说写出来,“写作几乎是天赋技能”,说实话,每当看到这种话时,我总是有点儿生气。原因是我所重视的事情-写作教学,竟然受到了如此的轻视。在我的理解里,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写作这种事情,根本不是老师教会的。但我坚信,写作是可教可学的。我们不能只强调感悟。任何技能的形成,都有自然生长和刻意追求之分。教学,就是刻意追求。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自然而放弃了刻意追求。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写作也好,小练笔也好,实用的技巧比天赋更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