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与三五友好、投机的同事,相约去酒吧唱歌。在酒吧的房间中唱歌,免不了的是喝点酒品。在那样过于奔放过于热情的音乐中,在那灯暗酒迷的氛围中,大家的情绪特别的松散、愉快。而加了酒精的缘故,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有些兴奋,有些欢腾。
平时都文雅、拘谨、斯文的美女们,没想到,几杯啤酒,就把那样的外表形象完全颠覆。有人说,初初相处,感觉是举止大方文雅的人;相处久了,都觉得是疯人院刚放出来的。也许用这个来形容此时此刻的这帮人再适合不过了。气氛活跃了,话语多了,喜歌者都争抢着唱歌着,喜舞者都手舞足蹈的舞蹈着,喜玩耍者都欢乐地耍玩着,大家都各自精彩,玩得忘乎所以。
几杯啤酒下肚竟有些微醺,有些朦胧,有些迷糊,有些漂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醉意?也许吧,这么醉意浓浓的,微醺醺的感觉,还是第一次体会到。但在这么一种浅醉微醺状态中,却很意外的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所题的“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此时此刻想起这个真有点不合情境呀,苏东坡的诗词看得极少,记得更少。而此时能想起这篇来,却完全得益于前段时间刚读过笛安的作品,她在书中就提到,最喜爱最欣赏苏东坡《水调歌头》是因为“大醉,作此篇”这句,她一说,仿佛苏东坡那醉狂洒脱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正因有她的特别强调,所以印象才格外深刻。
呵,才明白到只有苏东坡这样的天才,才因为大醉伫兴而作这样流芳千古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这种浅醉微醺的状态中,能吟诵着这首词,特有一番滋味,一番感受。苏东坡那份天才式的才情才艺,却注定着我们凡夫俗子要永远怀着无限欣赏的眼光去热爱他,去崇拜他,去仰视他。
次日,头一直晕沉沉的,仿佛一直在梦中,一直在浅醉中,一直在混沌中,头脑一直无法清晰。有人说:酒不醉人,人自醉。看来,说这话的人,是尝试过浅醉的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