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阴天,是小学新生入学审查的日子。从昨天开始,家长五点多就有来学校门口排号的。我被分到了四组,和另外一个老师一起审查资料。这个工作我第一回做,完全不懂。但是干了两个小时,也明白怎么干了。
其间接待各种各样的家长和孩子,有的家长早就梳理清楚,审查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有的家长糊里糊涂的,材料缺样,现场找来找去。有的孩子规规矩矩,对答如流;有的孩子在周围乱跑,问他问题,却回答不利索。
今天看到那么多孩子,我心里想着,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差距看起来并不大,多是天真无邪,快乐开心的,上学以后,他们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小学的六年的习惯,几乎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了。
那些优秀的孩子,爱看书又听话认真,父母也具有优秀品质的。那些问题孩子的家长,父母也多是糊涂蛋。
有一个母亲带孩子审材料,家长带来的材料一会儿就审完了,完全符合要求。问孩子问题,孩子都对答如流,语言清晰,反应敏捷。让读一段文字,上面的字几乎都认识。我不由说:“你的孩子教育得不错啊!”
有个家长,孩子在教室里一圈圈跑,影响到别人。审这个家长材料,缺材料,还要再去复印。问孩子问题,马上不敢说话了,孩子啥也不会。
另一个家长更加奇葩,来给孩子报名上学,重要的几项材料都没有复印,这个做生意的家长,心里对孩子上学的事,重视吗?将来对孩子学习能不能上心呢?
各种各样的家庭,九年时间就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孩子。本来小学入学时没有多大差距的孩子,慢慢拉开了差距,家庭占有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小学阶段,孩子一定要养成各种良好习惯,比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策略,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等),阅读的习惯(读书时间安排、读书方法等),听讲习惯(听讲的方法,如何捕捉到老师讲课的重点等),书写习惯(书写的姿势、书写的工整程度),整理习惯(在校时个人物品的收纳摆放),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的保护和维持),语言表达习惯(说话时的身体语言,说话时的礼貌用语等),思维习惯(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和运用),运动习惯(对运动技巧的掌握和运动精神的理解),合作习惯(居于团体生活的孩子如何学会相处)……种种这些习惯,比他在小学得多少分,获得多少知识还重要呢!
学校教育适合孩子成长,家长也要给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长也要高质量陪伴孩子,要真正地理解孩子的需求,多一点参与孩子的成长,用爱去感染爱,用心去温暖心。没有孩子,不想被这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