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的挑剔的影评人会怎样评价这部电影?影片的情节张力在刚刚要张开的地方嘎然而止,华仔很努力地饰演了一个一口港台腔的安徽农民,然后遇到一个一口京片子的福建小伙井柏然。最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影片看到最后会忘了主角真实的名字,雷泽宽以及曾帅,却只会记得刘德华以及井柏然。对于一部电影,让人忘了角色名,无疑是很大的败笔。
可是这一次,让我们放下那些佶屈聱牙的故事结构,镜头语言。没有傲慢,完全宽容地坐下来,听听这个伟大父亲的平凡悲剧。
作为一个法学在读本科生,我们眼里的拐卖大多数的时候是这样出现的:
《刑法》第240条
【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而影片给我们呈现的,是法律以外,人性以内的拐卖,而这,才是这片大地上每天上演的真实故事。大多数被拐卖的儿童被汹涌的人流冲散,流落到中国未知的角落,留给生父母的,是余生无尽的悔恨与漫漫的寂寥。仿佛很多年前人贩子在他们心口钉下了尖锐的钉子,人贩子拔完钉子潇洒地离去,而被钉子扎过的心口的疤,结痂又碎裂,碎裂再结痂。
而流血,从来没有停止过。
“我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觉对得起我的儿子”。
于是,雷泽宽就这么十五年一个人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去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发寻人启事,寻找虚无的蛛丝马迹。再失望地离开一个地方去下一个地方,走的时候,城市对他,他对城市,依旧陌生。
他会遇到有点粗鲁的却通通塞给他200块钱的交警,也会遇到把他的寻人启事转头便用来擦拭油管的司机。更会遇到一个个把寻人启事拿来看一眼,当做一个故事阅读完再当做一个故事遗忘掉的普通人。
还有很小很小的几率会遇到感同身受的同是天涯沦落人,比如小伙子曾帅。
一个被拐卖的孩子的结局会有很多种,被弄残然后去行乞赚钱,女孩子去卖了做童养媳。甚至会有死在被拐卖的路上等等。
曾帅是不幸的孩子里幸运的,却也是最微妙。他从小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面对养父母小心翼翼,作为黑户口,他又失去了最基本的我们习以为常的权利,没有办法结婚,办银行卡,甚至不能坐火车。
黑户口曾帅遇到失孤人雷泽宽,尽管他们不想承认,但实际上,他们彼此却实实在在在很短的时间里构筑成类似父子般微妙的情感。
曾帅抓住雷泽宽,他提醒自己,他的父母也会像老雷那样耗尽心力地找寻流落天涯的他。雷泽宽抓住曾帅,他得抓住自己儿子还好好活着的可能,好不至于心口流血至尽。
竭而衰,衰而亡。
故事的最后,曾帅找到了父母,找到了那个叫毛雪松的自己。老雷却在缘起缘灭的执念里抱着烛火继续千里走单骑。
整部电影从来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构造诸多的巧合。它的煽情在雷泽宽的每一个无助的表情里,在雷泽宽被狠狠扇的耳光里,在雷泽宽沙滩上拖着摩托车的无力里。它把那种中国式的悲哀用中国的山山水水慢慢地展开,再把主人公狠狠地砸在这样的悲哀里,就像落叶被卷进漩涡里,没有声音,却正在粉身碎骨。
何以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