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过猛指的是,做事情不由分说就 all in,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一件事。
在不需要任何外部输入,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并且事情也比较简单的时候,这或许还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方式,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下,就不是这样了。
比如,当你做的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确定,目标也不太确定,怎么做有待商榷,做的过程中需要你去自己评估目标是否合理,工作量大小是否符合项目进度对于时间的要求(如果工作量太大就考虑换一件短期有收益的事情做)的时候,用力过猛就会让你做事情很被动,全力投入最后发现做错了事,或者做的方式不对等问题。
比如,做的事情需要学习新东西,那么当然也就不能只做事,而是应该靠做事去驱动自己学习,同时学习到了知识技能来辅助做事,这其实也需要一种平衡。
比如,现在都是teamwork,自己埋头做事的同时,如果不注意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同事和老板(尤其)保持sync,那大概率也会出现问题,比较坏的一种情况是做出来的东西老板不认可。
综上,在情况不明朗,需要学习,需要沟通的情况下,埋头做事并不是最优解。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埋头做事过于投入,情绪上就容易很被动。具体说,我自己就是一个容易钻牛角尖的人,当我全力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短期内想不出方案,就会很焦虑,会持续想,想到头疼,然后怀疑能力,陷入一种类似慕容复在珍珑棋局中的想不开的状态。
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尤其是对自己能力不是特别自信,同时又在做着比较难的事情的同学,就更容易出现。
那么问题分析清楚了,解决方案是什么呢?我尝试着给自己一些解法。
首先,放松。如果你在焦虑,那请放松下来。你要相信:活在当下,感受当下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如果你持续焦虑反而会影响自己的状态,降低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感。用“正念”来排除焦虑情绪,把自己安放在当下,温柔对待自己,状态就会好转,调理好自我,才能去迎接外部的挑战。同时迎接外部挑战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在挑战中保持良好状态的正念技能。
(题外话,推荐给大家一本书:八周正念之旅。一个有抑郁症的朋友最近推荐给我的,虽然没有读完,但我依然很受启发)
其次,沟通。做事情的过程中是需要专注的,但专注不意味着一根筋。专注应该是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去思考问题,层次甚至可以包括这件事情的意义这种high level的问题。有了思考的收获或者新的疑问,可以带着这些去和老板、资深或者在做着同样事情的同事聊聊,看会不会收获新的思路和感悟。
关于沟通需要强调的是,当然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害羞是没有必要的。担心自己暴露短板,不去请教,然后自己闷头瞎干,做不好又受挫,陷入这种循环才是下策。相信自己的能力,保持沟通和思考,同时锻炼沟通和思考的能力,才是王道。
其次(其实不分顺序了),学习。工作是一条线,个人成长又是一条线。两条线之间,工作可以驱动学习,学习带来个人成长,个人成长又反过来让你更好地完成工作,这才是一个好的循环。学习的时候首先是要看清楚当前自己需要补充哪方面的知识,处于哪个领域,大部分时候不需要系统的去学习(也不一定有这个时间),而是靠工作需求驱动着去学习,这是最高效的。
关于学习,用力过猛的缺点就是,你的过度关注做事会让你更倾向于尽快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哪怕你只是会用而不是精通,哪怕你可以通过了解新知识用更优雅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当你解决完问题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之后,你的能力并没有获得提升,这是一个很多人(尤其是努力的人)会掉入的工作陷阱。
而且,有时候事情很难,更关注自己在做事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会让你避免陷入“事情永远做不好做不完”的焦虑。(当然如果事情真的不靠谱,那就考虑换个事情或者换个工作,不要犹豫)
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想办法给自己学习与沉淀的时间,工作之余多想想有没有更好更前沿的方案,应该会带来更多成长。
综上,抽象概括一下解法:放松,沟通,学习。
最后,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很难甚至无解的事情,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所做的事情难免超出个人能力边界。这个时候切记不要用力过猛,要记得以上三句话:放松,沟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