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姜维
镜头一
勇攀高峰,矢志不渝
在他之前,一个是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另一个则是被人类评为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然而在他之后,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提高约2.25倍,并且在观测时会变换角度,接收更广阔、更微弱的信号。他就是天眼之父——南仁东。他是我国天眼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也是天眼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在这光辉的背后是他无数次的付出,为了选好合适的地址,他在贵州的大山里转悠了12年。有那么几年,他四处讲说,甚至被人形容为推销员他对这些只是说道:我开始拍全世界的马屁,让全世界来支持我们。正是这个一开始被“推销”的项目,后来成为了世界之最。跟南仁东一起工作的人员说仁老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在天眼的梁上走,就像一个小孩子找到自己最心爱的玩具一样。
镜头二
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越
医院的病床上,一名身体瘦弱、年过古稀的老人正在艰难的移动着鼠标,时不时的用另一只手敲打着键盘,每一次打字都是使尽全身力气。老人每敲打一下键盘,站在病床旁的人的心仿佛就被重重地揪了一下。病床旁边的人看着,实在难受的厉害便跑出去哭一会儿,回来后害怕老人发现,便去卫生间洗一把脸。妇人与护士不停地劝诫老人,希望老人能够休息一会儿。老人用沙哑的声音回答道:“不能躺……躺下了……就…就……起不来了…。”这位老人就是林俊德。他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马兰人。
林俊德院士在多年前毕业后西出阳关一头扎进隔壁大漠,专心搞科研,为我国第一颗核武器成功爆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林俊德院士后来因为病情恶化,住进了西安唐都医院。一开始他问医生接受治疗能不能工作,医生回答说不能。林院士便毅然决然的放弃接受治疗。他说:“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而不是手术,与其手术后卧床不起,不如最后还能争点时间。”他在住院期间不停的请求甚至哀求护士人员让他工作,因为他知道电脑里的几万个文件中藏着的技术知识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利益,只有他自己能整理。他深知自己的病情,时间有限,他要尽快整理。林俊德老先生病情急剧恶化陷入了昏迷,在昏迷的最后的5个小时内,他还在不停的念叨着关于文件的编号。医院里的人早已泣不成声,护士长扑通跪下,哽咽的说道:“这些事交给我们后人,您安心的去吧。”林俊德的老伴紧紧攥着他的手,贴着他的耳边,说:“老林啊老林,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这么长时间。40多年了,你现在终于属于我了……”正值年少,有着大把时间的我们,是否能够像林俊德院士那样,一秒一秒的过,并且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
有一种情怀,可以超越一切,它叫做爱于国家 。
有一种信仰,可以摧毁所有的欲望,它叫忠于国家。
有一种牵挂,使得多少人不远千里回到她的怀抱,它叫思于国家。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在此,我想要用五台山僧人组成卫队说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们出了家但没出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