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静静地洒落在阳台,温暖又柔和。
看着窗外的美景,阳光的斜度,是个拍摄的好时间,真不想辜负这大好时光。百度合肥的踏秋攻略,有30多个秋游好去处,于是锁定了近距离的政务区银杏林。
此时是下午15:45,百度骑行到目的地需1小时10分,现在天黑的早,我快速收拾出发。
骑行,是一种自我陶醉和放松的运动方式,也是自我对话和学习的好时光,我选择了再次听读《摆渡人》。一个人,骑上小蓝,打开藏书馆的《摆渡人》,戴上耳机,从公司宿舍出发,拐上莲花路,迎着风,任阳光洒在右脸上,开启了一段未知的旅程。
路上的行人很少,偶尔碰到几个,都是面无表情,只顾低头看手机。《摆渡人》中迪伦和崔斯坦的故事比路上的行人有趣多了,就像读《斯佳丽》一样,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故事中,15岁单亲女孩迪伦的生活没有一点乐趣,非常孤寂,在家与母亲无话可说,在校又经常被同学冷漠和孤立,甚至欺负。这一切让迪伦感到非常无助,看不到希望。
内心挣扎的迪伦,最后决定独自去看望十年未见的父亲。然而,隧道里,突发交通事故,迪伦遇难。当她努力爬出隧道后,看到不远处的山坡有上,有一个男孩。迪伦就这么遇上了她的男主角,她的摆渡人。从此,命运在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就注定了奇妙而精彩。
迪伦和崔斯坦的故事就这么吸引着我,带着我一路前行,一路享受深秋的韵味。
迪伦是个不合群的人,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她认为学校是个专门消磨人热情、意志和创造力的地方。同学们个个都没有自己的思想,盲目跟风,简直和木头人没两样,和他们找不到共同语言。因为不合群,迪伦备受冷落,甚至是老师和母亲的不理解。
然而,在另一个世界,迪伦仍旧不合群,她无法忍受没有崔斯坦的日子,她想再次穿越荒原,回到过去。
最终,迪伦成功了。她成功地重生,成功地把崔斯坦带进了自己的世界。
最喜欢这段: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你为什么来这里呢?”她质问道。崔斯坦抬起一个肩膀半耸了一下,看上去倒像一个笨手笨脚的大孩子。“崔斯坦?你为什么要过来?”“因为……因为……”他重重吐出一口气,“因为我爱你。”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这时,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向我飘来: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孩子;多次家访的班主任;第一个教我普通话的老师;借我小学、初中、高中学费的那些亲人和路人;第一个带我走出村里,去深圳打工的姑姑;教我打字,怎么复制粘贴,怎么做日报表的朋友;严格要求我的上司;真诚帮助我的同事;还有和我一起分享各种苦乐的闺蜜…
这些都是在我需要的时候,默默带我走出困境的摆渡人。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难题,这个时候,谁能帮你解决难题,谁就是你的摆渡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荒原,我也不例外。
荒原上的狂风与暴雨,阳光与草地,其实都是灵魂们内心的映射。你开心,风和丽日,鸟语花香;你难过,电闪雷鸣,巨浪滔天。
荒原上还充满了数不清的食腐者、恶魔。它们会拼命抓住穿越路上的孤魂,一旦抓到,就会把他们卷入水下,变成恶魔。
以前,大家都说我乐观,只有自己清楚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自卑不光来是家庭背景,还有个人学识和工作成果的输出,都不自信。记得有一次公开竞选先进个人,听着人家的竞选内容,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那么多,还没有开始演讲就把自己打败了,后来演讲到一半就放声大哭起来…
所有的荒原也有尽头,当我们凭借勇气、信念、坚韧,战胜了恐惧、胆怯,懦弱,以及内心的阴暗,也就成功穿越了自己的荒原,迎来了自信和阳光。
那天,当命运对我宣告,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再依靠的时候,心不再彷徨,反而更加坚硬。荒原,给我注入了希望和信心,快速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沉浸在《摆渡人》中,骑行变得自由,散漫,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天黑,看不到大片金黄的杏树林,倒是欣赏了天鹅湖的别样夜景,完成了一次自我深度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