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不过答案因人而异。
来到武汉第一次租的房是公寓,大概还记得里面的陈设。
面积不到30平米,有厨卫和阳台,门口打了一个衣柜,窗户的地方简单打了一个书桌,一个小圆桌和两把椅子,床垫子也是软塌塌的,外加一个破旧的沙发。
楼层低,梅雨季节尤其超市,鞋子衣服经常长毛。
厨卫长期出租,都是油污和水渍,之前的租户也没怎么收拾,每次想要打扫,最终还是放弃了。
当时我对房间的整理大概仅限于打扫卫生,厨卫不好清理的长年累月的污渍,我是不愿意去费劲的,毕竟房子也不是自己的。
那时候的我,整理的习惯跟很多人一样,无非就是扫扫地、抹抹床,把肉眼可见的灰尘打扫干净。
厨房,会在做完饭擦拭台面,把碗筷放好,一度因为害怕蟑螂不敢把物品放在橱柜。
卫生间仅限于洗完澡后把水刮一下,边角已经发黑的胶,我是不会管的。
那时候,房子与家是截然分开的。
对一个城市没有归属感,对一个房子没有归属感。
我不过是它的一个过客,所以一切都不值得,也不愿意花时间费精力去打扫和整理,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
2019年,我和老公东拼西凑买了一个小两房,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有了家。
家具家电都是我们一起去选的,一点一点营造家的氛围。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真正被断舍离和极简主义吸引,只是单纯觉得既然在新环境,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家,当然也要保持整洁。
记得当时开荒保洁是我们自己做的,当时正值炎热的八月,清理了厚厚的灰尘之后,用抹布把每一块地板都擦得干干净净,心情非常好。
因为,从此以后,这里就是家了。
后来,不断有家具家电送到家安装,原本的卫生也不能维持住。
终于等一切安顿好,家里才能维持固定的卫生状况。
新家已经住了一年,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马马虎虎的我了。
去年偶然接触了断舍离后,开始审视自己的物品,进行处理。
现在的我,最起码养成了下面这些好习惯。
1.清洁频率固定
在我看来,清洁是非常繁重的工作。
其中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全屋打扫,清洗窗帘和四件套,小到床头柜和玄关的门把手。除此之外,还有清洁地垫、擦玻璃、清洁各种台面。
根据活动频率安排不同的清洁工作。
频率最高的跟每天的活动有关,比如做完饭和洗碗后厨房台面清洁,吃完饭后餐桌擦拭并把物品归位,每天马桶表面擦拭,洗漱后洗漱台的擦拭,洗澡后刮水除湿每天到家后次净衣挂起来(不能顺手放在沙发和椅子上),包包挂起来,睡前换完睡衣后脏衣服放在脏衣篓……
这些事情就是每天的习惯,跟刷牙洗脸一样。只要设计合理,尽可能在相应空间一气呵成,否则集中做起来就非常耗费精力。
频率相对低一点的就是洗衣服,大概两三天一次,第二天叠好收起来。简单拖地2天一次。
一周一次的是彻底清洁或者说全面清洁,清洗阳台、屋子边角旮旯一起清洁,玻璃清洁,地垫清洗,门窗擦拭,所有台面(鞋柜、五斗柜、电视柜)擦拭,厨房油烟机去油污。
关于家务程序化的问题,前一篇文章讲到过。清洁这部分还没有真正开始实行,基本是按照上述这个频率来。
2.及时处理不要的物品
以前会囤积一些纸盒和塑料瓶,现在适应了清爽的生活,已经基本没有这个习惯了。
比如拿快递回家,在门口就拆开取出,并把纸盒子放在门口,有清洁工或者自己带下楼。
考试完的资料也不会留。一旦通过考试,资料就没有价值了,不必留下。
换季的衣服会选择不再穿的送到捐赠箱。
破旧的短袖作为抹布用完再扔掉。
有一些漂亮或者实用的纸盒,如果有用,会留下,比如手机盒用来作为隔断放小物件。
3.睡前物品归位
如果想每天醒来都是美好的家,睡前五分钟整理就非常重要。
在我家,我老公还没有整理的习惯,目前我对他的要求就是用完归位,不可以随便放。
睡前整理只有简单的几项。
水杯和水壶放一起,杯垫桌垫集中放置;沙发的小毯子叠好;在餐桌上工作完毕将文件书本放回书籍的位置;检查客厅桌面是不是没有多余的物品;卫生间台面毛巾之类的检查是否归位;厨房台面没有物品。
现在已经非常适应台面无物的生活,还在努力保持中。
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变成一个现在这样爱整理的人,因为是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整理也带着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