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两个极端
我们当父母的知道,现在的养育,是为了孩子将来更好地独立生活。孩子的“独立性”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生活独立,会自己穿衣吃饭;比如思考独立,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喜好;做事独立,能自己解决问题,面对后果。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让孩子独立性更强,但是,可能你很容易会掉到两个“大坑”里。
(1)第一个大坑是父母手伸的太长,太“爱”孩子
父母巴不得替孩子遮挡所有风雨,避免一切“危险”。孩子欢快地奔跑,家长在后面喊,“慢点儿,别摔着”,不相信孩子控制身体的能力。我曾在新闻里看到过一个事件:两岁的孩子和三岁的孩子在游乐场发生争执,结果其中一个大人出手去揍别人家孩子,这种“爱”简直是太夸张了。
(2)第二个大坑是把孩子强推出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你可能想说,这不就是让孩子独立吗?但是,你得看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能不能解决那个问题。
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一群小孩在沙坑里玩,一个小男孩突然抢走了另一个小男孩的小汽车,这孩子第一反应是找妈妈,想让妈妈帮忙把车要回来。但妈妈跟孩子说:“遇到事情你要自己想办法,不要总来找我。”孩子本来没哭,听到妈妈这样说,一下子哭起来。妈妈更生气,说:“整天就是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真没用。”
你猜,这孩子能自己去把车拿回来吗?并不能。他找妈妈帮忙,就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因为妈妈是他最信任的人,但是妈妈没有给他安慰和支持。
最让我担心的是,很多时候,这两种错误方法会被用在同一个孩子身上。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不想孩子走太多弯路,就自己多控制一些,告诉孩子,你必须这样,不能那样。
还是这些爸爸妈妈,他们又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有所做为,时不时想起来,要把孩子推出去,告诉孩子,有问题得你自己解决,要独立自主。孩子陷在矛盾里,更加不知所措。
听到这里,你可能想问,帮助太多不行,一点不帮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培养独立的孩子?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阶段,帮他“搭梯子”,让他一步一步、稳稳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在保护和支持之间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