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心里颇不宁静。感慨2022年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回望这一年来,既有疫情肆虐所带来的不安、焦虑、惶恐,也有工作上的迷惘、困惑与不解,更有生活中琐事的繁杂与碌碌无为的茫然。
打开简书,想静下心来整理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却看到年久未写完的两篇私密文章:
【闲下来的空落】(2022年8月30日)
在前两天的全体教师大会上,负责业务的校长公布了本期的任课情况,没有分配干班主任的工作,心里莫名的升起一丝的空落。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细细想来,大概有以下原因吧:
最直接的原因,或许是放假前在校领导征询下期任课意向的时候,在“是否愿意担任班主任”一栏填的模棱两可的意见吧。单位里边不缺优秀老师,由于私立学校的转型,分流过来一批教师,更何况担任班主任虽然杂务多一些,毕竟每个月可以享受400元的补贴呢。延迟服务的推行,就是不担任班主任,每天也不能早早回家,这也是一部分没有被家庭杂务缠身的教师积极申请干班主任的原因吧。
事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而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回顾本期的点点滴滴,由于没有六年级段的教学经验,在教授本期的教学任务时,重难点强调不太突出;刚开学的时候由于数学老师一直没有到位,再加上刚开始担任三个班的课,还要和语文老师轮流代替数学老师的课,没有时间去抽背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把关,导致在学生面前失去威望(这句话似乎有些不妥,但对于班级人数较大的班级以及英语学科每周上课次数的频率,树立威信确实很有必要)。俗话;:“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话经过一学年的实践证明,确实如此。从中我得出血的教训:不要幻想着亡羊就能补牢,事情一旦发生,想挽回到最初想达到的理想状态确实很难。
作为单位的领导者,其实更看重的是你工作带来的结果;结果好了,一切都好。其实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单位,现在追求一个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当然,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群体皆适用。
【由挑班所想到的】(2022年9月2日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的一言一行,都被别人关注着,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要用事实证明,少说废话;作为教师,如果教学成绩上不去,那一定是你心里永远的那块伤疤,也是阻碍你自信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提高教学成绩才是制胜的法宝。虽说职场不比战场,但暗藏在背后的你争我赶的强大的洪流还是存在的。
看完上面两篇文章,感觉这一年来困扰自己最多的还是工作上的一些事情:工作成效的好坏、领导同事的认可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其实隐隐约约都植入了自己的骨髓,会不自觉的“折磨”着你。工作十多年的我是这样的,不知道周遭的人群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被这些工作上的琐事所烦恼着?突然觉得自己好俗:原来一个人想要摒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时真的好难。
而世间所有的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惨不忍睹。它往往在你心烦意乱的时候,馈赠给你一缕曙光。让你发现生活的美好,激活你奋进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这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几经辗转,终于迎来了大家公认的好事儿:评上2022年的职称评选候选人。看来生活还是挺眷顾我的。虽说接下来的备课、答辩,也煞是煎熬,但我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奥妙!世上从来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
从上面两篇文章的写作日期,也不难看出2022年的遗憾和不足:简书的日更没有坚持下来,简书在坚持了22万字,418篇文章的节点处断裂,读书打卡在坚持了779天后中断;至于其中的原因,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有些累,就是想停下来歇歇脚、喘口气,结果一歇一喘气,就不想再负重上路了;我想:影响一个人成功的最大的敌人就是惰性了吧?再就是想集中精力把职称评审的事情顺利搞定吧!人们常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但我认为这种舍应该是暂时的,不久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假期里,有幸成为孙桂梅名师工作室的一员,结识了一群有想法、有个性、有担当,愿意为项城英语教育做贡献的一群小伙伴,我想这些都为我以后更好的成长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和坚强后盾。缓过这段时日,我将继续行走在教研和学习的康庄大道上,因为喜欢和热爱:读书使我通透;写作使我一吐为快:教研使我扎根课堂,找寻到做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生活中,不免有为琐事缠身的烦恼,也有被别人攀比的失落、挫败感,以及对人情世故看得彻底、明白的通透感;但这些似乎又是人生在世永远逃不开的话题。有些人、有些事,你无法去改变,就要及时地去调整思路,学会去适应它。不要做一个“撞到南墙都不知道拐弯的”人。有些人,有些事,看淡了,看透了,那都不是事儿;不要拿别人的那点事儿去惩罚、折磨自己。这一年,我学会了释然,学会了爱自己。日子还很长,以后要学会宽容,宽容孩子的任性,分享他们童年应该有的样子;学会包容,包容爱人的不足,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伴侣往往最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贬低、打压;学会体谅,体谅每个人生活上的不易,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多一份理解。
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喜怒哀乐统统有。不管你喜欢与否,该来的总是要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五味杂陈。用一双真善美的眼睛去拥抱生活。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回望2022:愿所有的疾病、烦恼、不快,统统隐入尘烟;
畅想2023:元气满满,一切美好永相伴。一首好听的《愿你》送给自己!愿自己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