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外卖订单,备注写着“救救我”

第一章:午夜催单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突兀地亮起,李峰拧开电动车油门时,瞥了一眼订单备注栏——“救救我”。

这三个字像一根刺,猝不及防扎进他发酸的眼皮里。

这是他今晚接的第23单。凌晨三点的城北老街区,路灯坏了大半,电动车碾过坑洼的水泥路,后座的保温箱哐当作响。李峰习惯性地把手机往支架上扣紧,余光却忍不住扫过那行小字。

“又是恶作剧吧?”他咕哝一句。上周有人订了五斤洋葱要求“切成眼泪的形状”,上个月还有人让外卖员对着楼道摄像头跳《小苹果》才肯开门。他拧开矿泉水灌了一口,冰水顺着喉结滚下去,压住了胃里泛起的灼烧感。

电动车拐进梧桐巷时,系统提示还剩8分钟超时。李峰急刹在一栋灰扑扑的六层居民楼前,单元门半敞着,楼道里飘出一股潮湿的霉味。他拎起装着两盒炒河粉的塑料袋,快步冲上三楼。

敲门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第二章:门缝里的眼睛

304室的门开了一条缝,暖黄色的光漏出来,却没有人影。

“您的外卖……”李峰话没说完,突然听见门后传来急促的喘息声。他下意识后退半步,瞥见门缝下方露出一截苍白的脚踝——脚腕上有一圈深紫色的淤痕。

“帮我报警。”

女人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轻得几乎散在空气里。一只涂着剥落红色指甲油的手突然从门缝伸出,死死攥住李峰的手腕。他踉跄着撞在门框上,塑料袋里的炒河粉啪嗒摔在地上。

“他们在厨房……有刀……”女人翕动的嘴唇在发抖。

李峰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听见屋内传来拖拽重物的闷响,紧接着是玻璃碎裂声,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地。女人突然松了手,门缝“砰”地关上,楼道重新陷入黑暗。

保温箱里的订单超时提示音尖锐地响起来。

第三章:保温箱里的定位器

李峰狂奔到楼下时,握车把的手还在打颤。他哆嗦着掏出手机按了110,却突然想起订单页面底部的“特殊需求”——那里用更小的字写着:“不要打电话,他们会听见。”

炒河粉的油渍在塑料袋上洇开,他抓起订单小票对着路灯细看,发现客户姓名栏填的是“A”。系统显示这单来自虚拟号码,而配送费比平时高了整整8块钱。

保温箱突然传出“滴答”声。

李峰猛地掀开箱盖,在一堆奶茶和炸鸡盒底下,摸到一个用胶带粘着的黑色方块——那是个老式定位器,红灯正规律地闪烁。

第四章:锈铁门后的地下室

城北废车场。

李峰把电动车藏在生锈的集装箱后面时,掌心全是冷汗。定位器显示目标在废车场东南角,但警察至少还要二十分钟才能赶到。

地下室的铁门虚掩着,他贴着墙根挪过去,听见里面传来男人的咒骂和女人的呜咽。

“让你多管闲事!”重物击打肉体的闷响让李峰胃部痉挛。他摸出裤兜里的防身电击器——上个月有个醉汉用酒瓶砸他车灯时买的——深吸一口气,抬脚踹开了门。

三十瓦的白炽灯下,三个男人愕然回头。被铁链拴在墙角的女孩抬起头,红肿的眼睛突然睁大——她脚腕上的淤痕和门缝后的女人一模一样。

第五章:河粉袋里的钥匙

李峰醒来时,消毒水的气味冲进鼻腔。

“颅骨骨裂,两根肋骨骨折。”护士调整着点滴速度,“不过你救了三个人。”

警察说,那栋居民楼的地下室藏着跨境人口贩卖的接头点。外卖订单是其中一个女孩偷了人贩子的手机发出的求救信号,炒河粉里被塞了她从垃圾桶捡的定位器。而304室的女人,是被囚禁了半年的另一名受害者。

“你怎么猜到要去废车场?”做笔录的警察问。

李峰看向床头柜上的炒河粉塑料袋。油渍浸透的订单小票背面,有人用指甲划出一行歪扭的字:“钥匙在河粉盒底。”

三天后,李峰收到一封信。信封里掉出一张褪色的全家福照片,背面写着:“被您救下的女孩叫陈小雨,她父母找了您女儿两年。”

保温箱的哐当声突然在记忆里清晰起来——两年前,他五岁的女儿在游乐场失踪时,也曾有人看见穿灰外套的男人拎着印有熊猫贴纸的保温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