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星星,会想到一个笑话。
福尔摩斯和华生去露营,他们在星空下搭起帐篷睡觉。
睡到一半,福尔摩斯把华生叫醒说:
“华生,你抬头看看,再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好几百万颗的星星。”
“那这代表什么?”
“嗯,如果天上有好几百万颗星星,一定会有一些类似地球的行星,如果天上有一些类似地球的行星,或许上面就有生物存在。”
“华生,你白痴啊,这代表有人偷走了我们的帐篷!”
搞笑吗?提到星星,有些人是在发笑,可并不是因为搞笑,而是因为嘲笑。看看这位被嘲笑的哥们~
这是北大的一个宣传片,孟先生头几天推荐的。一句话概括内容:一个普通少年何晓冬追梦星空的故事。何晓冬的最大特质是什么?持之以恒。追梦星空不放弃,主修经济学的同时辅修天文学,坚持为女神写了1120封邮件,放弃了跨国银行的入职机会……哇,臣妾做不到。
看别人成功觉得特别简单,可回头到自己,常常写了一堆计划和目标,三天后就忘了。美国畅销书作家马丁·麦德斯 (Martin Meadows)在他的新书《如何做出一项持之以恒的改变》(A Short Book on Making Permanent Changes)中提出了一个“星星法则”(Star Rules),帮助我们把改变的结果变成持之以恒的习惯。“星星法则”由四步组成,分别是开始(Start)、奖惩(Traction)、坚持(Adherence)、修正(Refinement)。套用到何晓冬身上,简直量身定做。
开始。之前看过一个说法:如果男孩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孩,想跟她有进一步的发展,那么一定要忍三次,忍住三次再联系这个女孩,一般接下来会是很好的交往过程。但如果三次之后,想要进一步发展的想法已经消失,那就说明,这个开始只是个冲动。最求梦想也一样,何晓冬小时候的梦想,强大到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前也没有放弃,强大到再多人嘲笑也不在乎,强大到背离家人的初衷与支持,强大到即使得到高薪也不开心……那么不论多晚,开始都不迟。这条很鸡汤,没错。可如果你尝试过因为做一件事经常通宵达旦还保持热情,那么,这个开始就不会错。PS:幸运的是,最近我找到了一件这样的事。
奖惩。有最初的动力还不够,还要用奖惩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书中介绍了两个环节:告诉亲友自己想要做的改变和合同承诺。片中,何晓冬告诉教授自己的梦想,就是把追梦和维护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联系到一起;每每在人生计划书上画了“对勾”,就奖励自己旁听天文学课程,形成正激励。
坚持。在想要放弃的时候,不要想坚持下去能得到什么好处,而是要思考,放弃会带来哪些不幸。 人都有“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特性,相比获得收益,人们更愿意规避损失。女神因何晓冬放弃追梦而离开,其实就是放弃的不幸。
修正。在一个改变初步形成习惯后,要做的是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何晓冬求学路上对天文的执着从未被肯定,于是迂回考入北大经济学院,辅修天文学。这就好比选择的困境。如果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A、马上拿走500万;B、你有10%的机会拿走5亿,但也有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你会怎么选?可这真的是一个非A即B的选项吗?聪明人告诉你,NONONO!你可以选择B,然后以不高于5000万的价格转让掉这个机会。修正,也同样,越修正越聪明。
宣传片开头,这样说道:“摘一颗星星 ,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个夹子,星星很烫,不能直接用手摘。”使用工具,成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不论摘星星或者做其他事情,找到了好工具,就仿佛拿到了穿越小说中主人公的“金手指”,事半功倍。
那么,星星的方法,你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