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到了执行力这一概念,也就意味着重读活动基本完成了。现在只剩下一些加餐的内容和成长记录未只字不差的重读和输出了。我也算完成了开始觉得无法完成的任务。现在试着结合笑来老师说的概念,总结一下为何我能执行到底。
执行如果用车辆行驶来类比,可以简化看成3个因素动力、负载和阻力。动力系统是时间和注意力,负载就是我们需要执行的任务,阻力是内外部环境。如果阻力大于动力,就无法执行了。负载的增加,会提升阻力。这样我们可以分别从三个因素来优化提升执行力。动力方面,需要避免掉入三个大坑减少浪费,使用付费捡便宜减少消耗。负载方面需要我们抓大放小,优先做对长期而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用付费捡便宜请人代办一些不重要的事情。阻力方面包括外部环境阻力和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阻力。外部的通过选择所处的圈子,向贵人求助,投资时间和注意力到身边的人等方法来减小。自身的阻力需要锻炼身体调整物理状态,提升元认知能力,寻找意义感等方法。负载小了,阻力就小了。动力大了,能克服的阻力就多了。相对来说执行来说增能减负才是最重要的。我能完成重读一遍,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我辞职后的时间比较富裕,相当于减掉了大量的负担。在输出过程中,放弃完美主义,先追求完成不求字数不计质量也是降低了负担。而减小阻力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入了重读群,让我进入了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圈子,也能获得了古严等人的反馈,对于坚持到底非常重要。他们就是我执行到底的贵人。古严同学把专栏内容整理打印出来,便于我阅读和批注记录,减少了很多执行阻力。选择用简书输出,而不是直接在书上输出,免去了需要环境和需要打印的书这两个阻力。
笑来老师说制定计划这项能力对于执行也比较重要。刚好在工作的这些年,接触了很多制定计划的工作内容,也参与过制定一些计划,见证了很多成功的计划和失败的计划。我想制定计划比较重要的就是切实可行,匹配具有的资源。如果本身时间紧张,每天睡眠都不能保障的时候,计划每天要多花1小时来重读输出是不可能实现的。计划还要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以具有应变适应能力。如果制定的计划,精确到分钟才能挤出来每天1个小时的重读输出时间,很多时候遇到一点意外就无法完成了。而我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每天留了两小时用于重读输出。大多数时候用1小时多就能完成,就算遇到意外的事件耽误了一小时左右时间,也能降低点质量速成任务。
如果面对没有执行好也是执行到底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当执行受阻,或者暂时无法完成任务的时候,如果责备自己,或者想惩罚自己,或者想弥补,很可能会造成反作用。我在学英语的时候,在线课程群里面,有同学计划每天学习30分钟。被耽误的时候,他就第二天补齐学60分钟。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次连续4天没有学补齐一次后,后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这种补偿方式会让我们在遇到阻力的时候心想,不如明天来补吧。最后一天天的变成了拖延症,最后不了了之。还有的人在喜欢在执行受阻的时候开始责备谴责自己不成器,不长进。而这时候最需要的其实是鼓励,需要我们接受开始阶段的笨拙。遇到受阻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找出问题所在,是动力的问题,还是负载过多,还是产生的阻力太大。受阻的时候有负面的情绪是正常的,需要我们用元认知去感知,接受自己的情绪,然后寻求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