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一大早,秦月开了老捷达就向村里出发。虽然心疼油钱,却也接受了唐镇长的建议,怕没车不好开展工作。
在镇上工作时间不短了,却还从没下过村。好在唐镇长不怕麻烦,给他标注了详细的路线图。从卫生院过桥有条右转小路,过红光村右转,到烽火村左转,一直走就到佛崖村了。过了红光村就是坡陡弯急的山路,越往上走越冷清,两侧都没见有什么人家。风景倒还不错,晨曦下沟谷里烟雾缭绕,路旁悬崖上到处都是他不认识的山花。
秦月小心翼翼,十多公里路开了半个小时。翻过垭口,就看到一条幽深的大沟,周围群山环绕。除了悬在半山腰的公路边看得到几栋或高或矮的房屋,再看不到有人居住的迹象。
从垭口前行一公里的样子,终于看到了树着红旗的一个小院。探头看看乱糟糟无处下脚的院子,只好把车停在门外路边上。走进大门,
就见百来个平米的院里,到处堆着河砂水泥石子木料等建材,还有搅拌机电动锯等工具。右侧一栋三进平房才倒好圈梁,六七个工人正在砌砖。
迎面有三进办公室,好些人进进出出倒是热闹。中间办公室对门坐着的,正是黑大个第一书记高梁,看到秦月进来就招手喊他进去。周五一起参会的三个驻村干部也都来了,正等着和村委会干部开会呢。
高书记先自我介绍:“在座的都认识我了吧,我叫高梁,不是庄稼地里的高粱,是屋梁的梁。我是城管局派驻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在村里工作一年半了。这次县里通知各村设驻村工作队,增加了四名驻村干部,两个是我们城管局同事黄主任和胡大队长,一名是县人大的齐主任,刚来的是镇卫生院的秦主任。你们几位也做个自我介绍吧。”秦月挺尴尬的,自己几时成主任了!
齐主任黑瘦,五十岁左右,白衬衣扎在裤腰里,挺精干的样子。“敝姓齐,在县人大民宗外侨委工作。别叫我主任,我不过是委里闲人一个。我比在座各位可能年长一点,喜欢的可以叫我齐哥。以后大家一起工作,还请多关照!”
黄主任白净,戴眼镜,有书生气。“我在县城管局办公室工作,姓黄名浩然,能和大家一起工作,是我的荣幸!”
胡大队长魁梧,虽仔细剃过,一圈络腮胡还是很显眼。站起拱拱手“我叫胡小兵,县城管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兄弟们合作愉快!”
秦月站起来,合什躬身,“秦月,镇卫生院检验员,请多关照!”
接下来村委一班人也做了自我介绍,支书杨文远是个文弱的年轻小伙,镇上干部挂职。主任刘军是村里退伍兵,中等身材,紫红皮肤,四十岁上下。监委主任黄斌黑红脸膛,个头不高,也就四十岁上下。文书宋其文原是村里代课教师,没赶上政策转正,细声细气,开口就笑,五十岁左右。会计谢国忠瘦高略勾着背,梳了个偏分,额上老是垂下几缕头发,戴个老式黑框眼镜。
高书记又简单说了一下各人分工及工作队职责,“驻村工作队这一周先把全村贫困户情况摸一摸,才好开展下一步工作。如果村里有事忙不过来,工作队也要及时帮忙、配合。”
会后不过九点半,高书记分派村上监委主任和文书各带两名驻村干部下社熟悉情况。人大齐哥和城管局胡队长跟着监委黄主任先去一到四社,秦月和城管局黄主任跟着文书宋老师去五到八社。
秦月出门问要不要开车,宋老师就笑,“五到八社一共也没几百米公路,开着也没用,还是走着去吧!”秦月有点懵,唐镇长不是说开车方便些吗。出门左转走了几百米公路,就是坑坑洼洼的土坯路了,皮卡车倒是走得,轿车底盘低,根本过不去。
听着宋老师的介绍,两人对佛崖村的地理分布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村部出来沿左边下沟分别是五六社,从沟里右边向上回村部经过七八社。村部沿右边上坡到梁上分别是一二社,从梁上左边回村部依次经过三四社。除了沟口,沟里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居住了。
听宋老师介绍,过去这个村也是个大村,有近千号人,沟里都是好田土,到处都有人耕种劳作。九十年代前后,村里陆续有人外出务工。到两千年,村里的壮劳力几乎全外出务工了,毕竟务工挣钱比从土里刨钱容易得多。这些年村里土地荒废得厉害,杂草灌木长满田地,房前屋后阴翳蔽日,到处都如原始森林一样。如果不是刚挖出了土坯路,下面几个社好些地方连路都寻不到了。
开始不怎么说话的黄主任,一路看花看草,兴致勃勃。听到宋老师说到土地荒废的事,也感慨说“我老家那边情况也一样,村里就一些老人在,到处田地都荒废了,可惜啊!”
宋老师说,现在下面几个社除了五社还有七八户人在家,六七八社一共也就十来家有人,其他的都是全家在外务工、生活了。
“沟里就像死了一样,没有一点人气,一些多年不见的野物现在都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