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一部现实又理想的表现韩国老年人的浪漫与无奈的电影。中文译名是“我爱你”,不过我觉得还是用电影中,金万石爷爷在孙女妍儿的建议下,鼓起勇气向他心爱的“一份”——宋怡芬奶奶告白时,字幕组翻译的那句“我爱慕你”,更让人觉得真诚贴切,这才是有岁月加持的感情的表现。小心翼翼,饱含诚意,视若珍宝。
如今在生活中“我爱你”已经不是难以启齿的三个字,“亲爱的”对象可以很广泛,大家都乐于将“非常感谢”自动替换为“我好爱你哦”“么么哒”。流行就说明效果还是可以的,虽然都知道是客虚情假意,但是似乎就这么听着并不会觉得特别难受,哪怕是在撕逼,你来我往的“亲爱的”也可以将场面微微控制一下,给彼此留有余地。
四位老人用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行为细节,从不同的角度演绎了“我爱慕你”,演绎了什么叫“浪漫至死”。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停不下来了。一切都铺垫地很好,台词的感染力很强,很容易的会想到自己身边的老人,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到位,有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理解。
我也想起了自己家里的两位老人,我的爷爷奶奶。两位老人的一辈子按照现在的正常标准来说,真的不算长,我还没有成为大人的时候,他们已经都离开了这个世界,我一直都是小孩子的视角去体会他们作为大人,作为老人的感受。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奶奶对我不亲,虽然我很想跟她亲近,但是碍于奶奶总是面无表情,对于还是小孩子的我来说,还是选择跟爷爷一起玩耍的时候多一些,偶尔会跟奶奶有互动。有一件事不是特别懂,为什么奶奶总是不在家,她可以每天出去跟别的老奶奶一起聊天,打牌,到时间了就回家吃饭,吃过饭会午休,午休起来以后再找另外的活动,总之基本很少在家。也没有像其他的邻居奶奶们一样帮着带自己的孙子,奶奶一直过着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做任何的家务,只需要按时回家吃饭就好。
爸爸妈妈都上班,所以爷爷才是家里照顾着我跟哥哥,也顾着这个家的人。爷爷本身是一位木匠大师,方圆十里很有名气,技艺很高,自己本身也很聪明,还喜欢钻研。可能是跟性格有关,或者是本身的做事习惯,爷爷真的把家里打理的很好。做的饭菜特别好吃,都像是他手下的一个个无可挑剔的成品,色香味俱全。但是我最好奇也最喜欢的还是爷爷给奶奶开的小灶,一天三顿,是真的小灶,用单独的锅具,特制的食材,奶奶吃饭时也从来都是用自己的餐具。
我一直都知道我的奶奶是特别的,因为她说话很慢,从来都是轻声细语的,也从不会发脾气,一次都没有。当我后来知道奶奶为什么会这么特别的理由的时候,那时已经晚了。
奶奶在爸爸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杯查出患有食道癌,医生给的期限是最多还有五年。刚被确诊的时候很积极地在治疗,过程有多痛苦现在我都难以想象。之后的奶奶便特殊了,不是她想特殊,而是现实不给她平常的生活。不能劳累,不能吃正常的饭菜,不能生气,不能想太多。
我们这些小孩子从小便被教导不要去吵奶奶,还以为是因为奶奶不允许所以家长们才不让我们靠近。但是奶奶最喜欢的小孩子就可以,可以拥有很多特权,看到更多奶奶的笑脸,听到更多奶奶关心的温柔话语。那个人也不是别人,是我的哥哥。虽然哥哥真的从小就特别乖巧可爱还听话,但是我依然认为奶奶是因为我是女孩儿所以才没有那么喜欢我的。后来才知道哥哥是在第三年的时候出生的,像是给了当时绝望的奶奶新生一样,一个新生命的出现,缓解了奶奶很多痛苦,也顺利帮助奶奶度过了五年之限。安然度过了第一个五年,便可以有第二个五年,接着便是第三个五年,但是第三个五年还没有走完,奶奶坚持不住了,带着她的骄傲与隐忍,病情恶化一个月后,停止了所有的痛苦。
自从奶奶病情恶化之后,爷爷便不再一步不离地守着奶奶了,而是一个人住到了叔叔家里。爷爷说看了这么多年奶奶疼痛时的痛苦模样,最后几天就不看了,于心不忍。本来就是赚到了这么些年,多活了这么久,也该知足了,撑不住了就别再疼了。奶奶去世的时刻,爷爷在叔叔家抽泣不住,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爷爷哭。
在我的印象中,奶奶的一切都是慢慢的,从来不会跳了节奏。而爷爷却总是可以有序高效的,像超人可以同时完成很多件事。两人总是聊天,在午休的时候,因为不想睡午觉的我总是自己在午休时间找乐子。好几次总能听到爷爷用浑厚的声音在慢慢说着话,听不到在说些什么。
但我知道,那一定是在回答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