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清楚、PPT做不好、任务完不成……头大!这些有可能是你的逻辑不清晰造成的哦~
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简称“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条理地整理,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思考效率,让复杂地问题瞬间变得非常容易,让我们在面临问题的时候,去繁从简、把握本质,同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结构化思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程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是一个把事情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一、怎样识别筛选信息
1、有明确目标,或是待解决的问题;
2、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
在接受信息的时候,要把它识别为结论、理由、事实这三个部分。如果这三个要素不完备,或者这三者之间逻辑不完备,可能是假信息,或是可信度存疑的信息。
1)如何找到信息中的结论?
a.找到对方话语力表示结论的提示词: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b.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
比如,对方说话的开头和结尾。如果是文字性的,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
c.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可以问问对方:所以呢?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找到特别隐讳的文字信息,也可以尝试着问自己:所以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结论是什么?这样就逼着自己思考,或者从其他信息当中寻找结论。
2)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
可以关注对方说话的一些提示词,比如: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3)找出信息中有哪些事实。
如果说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事实一定是客观的。
客观就是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它是通过金字塔结构拆解到最后,支撑结论和理由的东西。
第一,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第二,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二、怎样归纳整理信息
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不重不漏”。
MECE五种分类法:
1、二分法:A和非A。
2、过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注意的分类。过程法适合用于对项目进展和阶段的汇报上。
3、要素法: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的。比如:优秀员工的七个品质、公司的组织架构图等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整体到局部等。
4、公式法: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比如:销售额=单价×数量。
5、矩阵法:把四种方式按照2次二分法填到四个象限里去,先用一个维度分成A和非A,再从另一个维度再用一次二分法。接着,再把这两个不同的类别交叉,他们就是不重不漏的。
MECE的好处不仅在于归类整理,还在于能够激发想不到的点子,拓展思路。
特定场景的分类模型,比如:
1、在考虑市场战略时,有个常用的模型叫3C,即公司(Company)、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
2、在考虑市场营销决策时,有个4P结构,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营销(Promotion),制定决策的时候,可以避免“低价一定有好营销”的误区。
等等其他许多模型,可以搭建起拿来就用的结构。
三、怎样提炼信息结论
两种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1、归纳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同类事物的特征。
注意:概括结论时,一定要确保所罗列的要点是穷尽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正确。
那么如何找共性呢?
a.描述性概括,就是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b.行动性概括,就是找出事件结果的共性。
所以,一个好的结论,可能是两种找共性方法的结合。先找到事物本身的共性,再通过总结事物发展的结论,给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结论。
一个不好结论概括,最糟糕的情况,是只罗列了细节没有任何概括总结。
碰到这种情况,有一个诀窍,就是多问一句“所以呢”。
2、演绎法:也就是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把思维的这个推演结构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注意:大前提一定是要满足无可争议这个条件,否则说服就无法达到效果。
什么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呢?
1)大前提是主观判断;
2)大前提罗列特别冗长的信息。
为了避免两种争议,你可以这样做:
1)大前提尽量引用普适的真理或者客观事实;
2)在罗列大前提要素时候尽量不要超过三项。
四、怎样清晰表达信息
常见的表达误区,实际上,我们总说,“不知道你想说什么”,意思其实是,“不知道你的结论是什么”。为什么听不懂,也就是开头没有结论,细节之间没有分类,话与话之间没有联系。
清晰表达的四个原则:论、证、类、比
1、论: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
2、证: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知道最后一个成绩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3、类:归类分组,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参考第二点“怎样分类整理信息”。
4、比:逻辑递进,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有结构的表达就是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
纵向上,顶层是总结论,然后支撑结论的要点层层下分,直到客观事实跟数据;
横向上,每一组要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分类,彼此也是有逻辑关系的。
所以,你在任何短的时间都可以把一件事说清、说全,只是深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一两秒:只说总结论;
一分钟:可说到金字塔的第二层,原因有三,有哪几方面等等;
两三分钟:可以说到支撑的事实及数据的完整版。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三是个神奇的数字,一太少,二不够,三正好。
一个人能准确地把事情概括为三点,一定具备对信息快速归纳、整理、提炼的能力。这件事看似简单,其实背后隐藏着非常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首先,你要给个结论;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它们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横向上,要符合“类”和“比”,话题不能有遗漏和疏忽,还要有先后次序;纵向上,要符合“论”和“证”,挖掘思考的深度。
平时要大量地训练,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任何人问你问题,你都可以尝试着用三点来回答。这样表达方式不仅自然有逻辑,而且还非常干净利索。
By 李忠秋《透过结构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