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间,我看了路遥的一本书叫做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他写的是关于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过程。我看了这本书的一部分,然后简单的总结了一下。
首先呢,他这个第一个困难之处就是他的工程之大。他这个作品,是从1975年到1985年十年的农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大变迁。其中,他的构思是准备写一百万字。同时一百万字里面联系着近百个人物。这些人物与人物之间又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像一个庞大的蜘蛛网。字数的量大与人物的复杂,很容易让作者陷入自己的迷魂阵。
其次呢,他需要了解的方面非常的广阔,这就需要他读许多的书籍。书里面的故事可编,但是他写的是1975到1985年的历史,历史是不可以编的。他需要看当时的政治,经济,国际,哲学,历史。宗教,科技,立法,造林,当地的政策,土壤,风俗,迷信,甚至是UFO。他都要去在书籍中去了解。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领域,都是他十分不熟悉的。书虽然不大,但是每本书的内容像是一个庞然大物。他需要把这个庞然大物一点点的拆分一点点的学习。这只是他要学习的一部分,他还要学习的是当时的每期报纸。他说他看完了1975年到1985年近十年的每一天的报纸。其中有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还有地区报。他说这使得他家里的书非常非常之多。他的桌子上是书,椅子上是书,床头是书。甚至连厕所里也是书。就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可以看书。
写作很突出的难点是孤独。他为了有一个清净的环境,他自己住入了树林里。也就是说他自己生活了。其实孤独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特别可怕,因为我们孤独一天。两天甚至三四天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大家如果想一想孤独四个月七个月,是一种什么体验,作者说他长期自居痛苦,难以忍受。当然孤独也有好的一面,孤独可以让我们联想的更多。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更为丰盈,更为辽阔更为深邃。但这次的孤独带给作者的更多的是痛苦。当他写不下去的时候,他焦急的时候,他没有人可以诉说。房子里唯一和他作伴的就是一只老鼠。当他写的下去写的顺利的时候,他的喜悦也没有人分享。或许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那种感受。尤其是到了晚上。他看向窗外灯火通明的时候,特别是在过节的时候。他看到灯火,他会联想什么?他联想到灯火里面的父子。妻儿老少的团圆。尤其是在晚上,人们特别容易多想。他想的是那也是他本应该拥有的生活的美好。还有一个孤独之处是它的创作没有人可以帮助他。创作并不是干活,可以好几个人一起干。因为他的思路只有他自己知道。
看不到的一点是外在的环境。在写《平凡的世界》之前,他已经有一部作品《人生》获得了非常大的奖。按理来说他本可以凭借这个创作吃到老,不用再创作,安心的去享受名誉与生活的美好。偶尔出席一个大型比赛,说几句话,就很容易享受生活。可他放弃了这些名誉的享受,他开始远离的文学坛,远离了大家的视野,他心里也清楚这本巨作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巨作完成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也就是说他很有可能这次离开文学坛就很难再回来了。
还有一个作者需要涉及许多特定的领域。比如需要详细记录作品涉及的特定领域环境中的所有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从播种出土到结种子截获的全过程。当什么植物开花的时候,另外的植物又处于什么状态?这种植物播种的时候,另一种植物已经长成什么样子?全境内所有的家养和野生的飞禽走兽 ,民风民俗民情。婚嫁丧事等等。这些都需要了解透彻。
因为创作所需要的内容量实为庞大,又需要作者一点一滴的将这些紧密无瑕的联系起来,为了将各种渠渠道道沟沟坎坎为了整体的衔接。为了更好的衔接而不断开。作者脑子里常常是一团乱麻,纠缠在一起,走路吃饭,大小便。甚至在梦中你都会迷失在某种纷乱的思绪中,有时候,某种渠道被你倒向了死角,怎么也寻找不到出路。简直让人死去活来。某个时候突然出现了转机,你额头撞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也不觉得疼。直至全书完结,作者的精神疲惫不堪,以致于达到失常的地步,智力几乎像几岁的孩子,走过马路都要思考半天才决定怎么去过。书写完的一段时间,不能独立生活,像一个白痴或没经历世面的小孩。
以上呢,只是我在疫情期间家里看了这本书的一小部分。简单的总结了一下。《平凡的世界》终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奖项之一的茅盾文学奖。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从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的创作都是十分十分来之不易。我们看到的作品的成就越高,他的背后所要忍受的苦难就越大。许多的时候,我只是看到了他在作品成名之后的光鲜艳丽的外表。同时让我们知道,真正想完成一部创作,是需要用大量精力,历经许多痛苦,这才是生活本来的真实模样。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记得有一个歌手,他说一般来说我写了十首歌词。最多能有一首得以谱曲。谱曲的十首歌最多有一首得以演唱,演唱的十首歌里。最多有一曲可以得以流传。流传了的十首歌词里最多能有一首成为金曲。最要命的是我以为的金曲里得十首歌。至少经时过30年的汰选,包括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美学方面的到最后最多有一首侥幸成为推荐歌曲。从理论上来说,至少写够10万首歌词才有可能产生一首推荐歌曲。
或许各行各业都是这样,记得以前我以为皇帝就是非常轻松的。只是单纯的安逸的享乐。看了一篇文章之后,了解到皇帝也有很多难。通常一个作者写书13年,写了13本书,共计五百万字。写出一身病来,雍正皇帝在位13年写了1000多万字的谕旨。他还要接见大臣,还要召集会议,还要视察工作,还有各种各样的国事活动。如果只享乐,他的皇帝位置做不了多久的。如果不是通过自己认真付出而轻易获得的物质或荣誉,那物质与荣誉或许不会长久,因为或许就本不属于自己。
像这样的事例发生在各行各业。回观他们的经历,我开始想到别人任何所拥有的一点荣誉或者美好。没有一点一滴是大风刮来的。最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片空白,一无所有。那些看起来情商高的人,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人,他们一开始也是一棵草。只不过经过不断地付出,不断地积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光鲜艳丽的花。他们伟大的背后都有他们伟大的付出。记得有一句话这么说的,哪颗花开之前不是草?哪棵草到最后都会成为一朵花。这也或许就是世界在平衡关系,诠释这世界是真正的平等的。百分百用心的投入与付出定会换来百分百的成绩,如果没有得到百分百的成绩或许该想想自己是否是百分百的投入了。同时路遥在书里说过程着实艰苦,但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当投入一种沉重的过程,他获取到的是无比的充实与安慰。或许当我们真正可以投入一件事情时才是在尽情地绽放自己吧,如果有一件可以认真投入的事情,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花朵到底有多少魅力与光芒,如果一次认真的投入都没有,那么也或许是一种可怜吧。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写的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的过程。从中呢可以发现路遥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非常非常谦虚的一个人。也可以了解他写作的一些思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将继续读下去,疫情期间,在家戴上耳机听着音乐看一会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平凡的世界》摘抄笔记。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抛弃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崩山裂。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