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庄到处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
施密特提前回来了,在村里人发现之前偷偷地溜进了家。他想卷走大家共同的血汗钱,带着妻子逃离这个毫无希望的地方,去其他地方谋生。
只是这个秘密被弗塔基发现了,因为他就在施密特家里,而且是在他老婆的床上。这个狡猾的老家伙悄悄地从后门绕出去,又折返回来,假装抓住了施密特要携款潜逃的把柄。这真是一个烂地方,从村子到人,都烂透了。
弗塔基不愿意离开吗?不,他只是和其他几户不知去哪里的人家一样,无处可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在这里生存的绝望和麻木的,“他日复一日地密切注意食物的味道,因为他知道,死亡最先出现在汤里、肉里、墙壁里“,他会慢慢地咀嚼每一口饭菜,慢慢地喝水,慢慢地品饮难得的葡萄酒,甚至去抠硝石灰的墙皮来细嚼慢品。或许在这里,相比食物的短缺,心灵的麻木更让他受不了,于是,他抓住一切可能的物品,去刺激自己的感官神经,去感知自己残存的生命意识,否则他就会像这座村子的房屋、树木一样,慢慢地腐烂到根里去。
施密特的逃跑计划有那么一刻也点亮了弗塔基微弱的希望,离开这里,一直向南走,租一个离繁华城市不远的小农舍,随便找一份夜班的工作,每天晚上打一盆热水泡脚,对他来说,就是再舒服不过的事了。“我什么也不做,只看这该死的生活如何流逝……”
小说读到这里,一直在描写一种状态,一个被废弃的破村子,一群拼命想要逃离的村民,然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近一个章节过去了,作者没有说,读者读得一头雾水。
就在三人躲藏在家里,计划等到天黑携款逃离时,有人来敲门了,施密特夫人去应门。屋里两个男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施密特紧张地躲在墙角,生怕被屋外的人发现,而弗塔基却坦然地坐到桌边,甚至弄出很大的响动,一想到自己一旦走出村子,可能面临更加无法预料的困难,或许他会彻底穷困潦倒,丧魂落魄,他退缩了。作者太懂人心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宁愿困在确定的痛苦里,也不愿走出去,去挑战不可知的将来,哪怕那里可能藏着希望和幸福。
接着,施密特夫人告诉两个男人,门外的哈里奇夫人带来了一个惊天消息,伊利米阿什和裴特利纳要来村子了。弗塔基和施密特先是惊得说不出话来,接着弗塔基不可置信地跳了起来,施密特大笑地说哈里奇夫人肯定疯了,编造出此等荒谬的话,而施密特夫人突然冲到炉灶前,一屁股坐到板凳上,喃喃自语。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只言片语中,读者只知道村里所有人都误以为这两个人早已经死了。接下来,弗塔基准备离开施密特家,就好像从没来过似的,走前对施密特说的一句,“你怎么也逃不出伊利米阿什的手心“,似乎说明那两个即将到来的人和施密特有不小的瓜葛。究竟有什么恩怨呢?而此时的弗塔基已经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所有心里的焦虑都消散了,他甚至在期待着黄金时代了。伊利米阿什和裴特利纳究竟是什么人物,可以让故事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让逃离的人都放弃计划,哪怕是一堆钱就在面前也失去了诱惑力。作者还是只负责描述人物的反应,不解释,不说明,真的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