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就想写写Primas了,这个我从3月底开始就深入参与的项目。我曾经对它满怀期待,也曾倾心投入。以至于提笔开始写这个项目的时候总有些畏惧,害怕笔墨太淡了写不出它的亮点,也害怕笔墨太重了掩盖了它的光芒。
Primas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它是一个内容平台吗?又或者它的一个中间层协议?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如果二者割裂,Primas这个项目还能存在吗?
我们先从白皮书开始,来看一下Primas这个项目。
一、立项背景
1、信息过载带来的可信性问题
互联网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加工和篡改,面对爆炸式的信息,我们无法判断自己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其可信度存疑。
在6月的产品发布会上,Primas的CTO甘露曾举例:雷洋“嫖娼”案发生后,网上广为流传柴静的文章《当一个人被诬陷嫖娼之后》,一时引来网络大片声讨。后通过追溯,这篇是柴静多年前的旧文,远在雷洋案之前。
互联网便有这样的魔力,但凡一有点什么热点新闻,便总能挖掘朴素迷离又真假难辨的旧事出来,稍不注意还会让许多人躺枪。前几日吴秀波的小三小四小五曝光的事情,第二日竟牵扯到一直低调秀恩爱的张若昀和唐艺昕。吾等吃瓜群众深感贵圈水深的同时,也深深的为信息可信度捏一把冷汗。
2、抄袭和盗版泛滥
这算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抄袭、借鉴、洗稿,在各大区块链内容平台上也是屡禁不止的问题。
3、眼球经济带来的内容质量降低
4、中心化平台对内容展示的干预
5、隐私问题和数据滥用
以上便是Primas立项之初所梳理出的互联网内容生态的问题。针对问题1和问题2,Primas创造性的提出了Primas DNA,即为每个原创作品生成包含作者、发布时间和内容指纹等元素的DNA,通过这个DNA去为每个原创内容进行确权。当然,除了确权外,还将基于Primas DNA设立一系列的智能合约,当涉及到转载的时候可以自动基于智能合约付费。
而问题3和问题4,则是在Primas Dapp所想要解决的问题,Primas期望通过内容圈子的形式及去中心化的内容展示模式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针对问题5,Primas账号是基于以太坊生成的,一个钱包地址便是一个账号,无须用户身份信息。而用户信息行为数据,官方表示不会记录和上传到区块链上。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从立项背景我们可以看出,Primas绝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平台。一个相对密封的内容平台,如币乎币车等可能实现内容溯源和解决版权问题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达成目标,Primas规划了下图这样的一个生态架构。Primas的内容平台Dapp其实只是它生态里的一个小应用而已。真正体现其价值的是Primas Node所在层,也就是Primas核心的DTCP协议中间层。
DTCP协议全称Decentralized Trusted Content Protocol,即分布式的可信内容协议。它做的主要事情是把信息和与信息相关的metadata元数据连接在一起,当我们看到信息的时候,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信息,而是有着一些相关修饰的数据。
而为了支撑DTCP协议,Primas为接入DTCP协议的应用提供包括Restful API、SDK在内的多种技术支持,保证生态内的内容能够快速生成独一无二的Primas DNA。开放Hawkeye系统,帮助生态内完成内容溯源,即使内容已经遭到修改 、扩充删减 和调整段落顺序等, 通过文本相似度对比, Hawkeye仍然可以找到这些被修改过的转载。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清楚了,Primas的DTCP协议及内容确权最大的落地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全网接入。不能覆盖全网、且内容不曾生成Primas DNA之前,所谓溯源也不过是镜花水月。也正是基于此,在Primas的dapp上也同样存在比较严重的抄袭问题:内容原创者未曾拥有Primas DNA,抄袭转载者却率先为内容盖好章了,这确实有些荒谬。
DTCP协议其实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协议,如何与更多的内容平台达成共识,让其接入Primas的DTCP协议,仍将是Primas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
那么Primas是否毫无可取之处呢?也并不是这样。
在版权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Primas DNA由于上链且记录了内容的详细信息(作者、发布时间、数字签名、哈希值等),对于原创者来说,藉由Primas平台发布内容存证是有一定意义的。这在未来内容遭受侵权的时候可以作为确权证据。
此外,Primas团队便是曾经的原本区块链团队,面向微信公众号、简书等知名内容平台原创者提供服务,在应用区块链技术及内容DNA确权方面是有着成功经验的。加之DTCP协议中间层有良好的兼容性,攻克技术难题后不排除会率先和现有内容平台合作,解决现有平台的版权保护问题。所以真要实现起来,比现在很多平台都更可能成功。
三、Primas Token
1、PST概况
PST总量1亿,其中5100W参与ICO,ICO价格为$0.2 ;20%用于回报创始团队、早期投资者和开发团队,团队的部分锁定一年后分两年线性释放,早期投资者部分锁仓6个月;20%作为Primas备用金,将由决策委员会用于激励生态建设;9%留作学术研究、教育、推广基金;这29%将阶段逐步分配给社区,在4年后最终将全部的PST投放于社区;
PST每年会有一定量的增发,第一年增发10%,此后逐年递减0.5%,增发部分的PST用作社区激励。其中40%奖励内容创作者和传播者,40%奖励社群,也就是圈子,20%奖励Primas Node。这个奖励分配很有趣,作为一个立志做中间协议,未来会接入很多应用的项目,社区的奖励大多数竟然都是给Primas Dapp的,这也难怪很多人都认为Primas是一个内容平台了。
PST已经上OKEX、Gate.io、LBank、Bigone、bithumb等交易所。由于其总发行量小,且持仓前100的地址拥有98%的PST,盘子小且容易操控,在ICO后价格曾一路水涨船高到¥5,2018年3月回落至¥0.8,4月至5月底一路扶摇直上超过$1,Dapp上线又下跌,最低到¥0.8。一路有如坐过山车,被外界盛传为妖币。
这一路的起起伏伏,不知道有多少双手在背后操控。虽然PST如妖币,Dapp被诟病良多,但是下跌后的PST十分坚挺,基本在¥1.5附近波动。昨日到今日,由于上线韩国交易所bithumb,PST又迎来新的一轮大涨,涨幅超过50%,截止发文时间,已经涨到¥2.30。
2、PST使用场景
PST现在的释放主要是在Primas Dapp里,每日释放2.7w的PST,用于激励Dapp用户和Primas节点。用户在Primas Dapp上建立或加入圈子、发布文章都需要锁定PST。Primas Dapp的用户越多,锁定的PST也就越多。
除了在Primas Dapp内使用以外,PST还有更多的使用场景。 例如,接入Primas DTCP协议中间层的应用需要锁定一定数量的PST;未来在Primas生态内进行付费转载、原创内容购买等操作也将藉由PST来完成。
四、团队成员
Primas团队有多名成员都是原本区块链的核心成员,从区块链背景及技术上来说都是实力很强的。兰文主要负责商务拓展和市场战略规划,因此Primas在宣传推广和商务合作上都是很强的。不过核心团队成员里缺乏有力的产品和运营方面的人员,这可能也是Primas DAPP上线后无论是社区还是产品体验都比较失败的原因。
五、投资合作方
也许是得益于原本区块链的成功,Primas拥有比大多数项目更高的起点。已经获得包括分布式资本、PreAngel、千方基金在内的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
据悉,Primas已经和SohoMuse(一家面向全球创意艺术领域的网络平台)、日本Fivegate株式会社(日本大型互联网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这两家企业提供DTCP协议服务及技术咨询和服务,而这两家企业将锁定一部分的PST,作为接入Primas Node的必要条件。
六、社区和运营
1、社群情况
Primas电报群有7272人,Dapp刚上线时比较活跃,最近已有近一月没有人发言了。
微信有30个左右的群,群内用户数量从150到500人不等,多为Dapp的内容创作者。微信群用于日常交流、发布Primas的新闻和活动信息,除几个核心用户群外,活跃的人数也很少。核心用户群里谈论比较多的是最近发起的“优秀作者扶持计划”、以及Dapp激励算法的问题。
QQ群有三个核心社群,人数都超过1000人。群内用户多为PST持仓用户,谈论PST价格多过Dapp内容,和微信群可谓是泾渭分明。
2、运营和项目进展
Primas的白皮书自去年12月的1.3.1版本以后已经快一年没有更新了,事实上,现在的Primas相比于白皮书有了很大的变化。
Primas 微信公众号保持着较高的更新频率,内容涉及Primas项目月报、海内外合作进展、Dapp优秀文章分享等内容。
七、结语
Primas是一个比较迷的项目,由于我们直接接触到的都是其表象——Primas Dapp,所以很便把它当成一个内容平台。其实这个叫Primas 的内容平台Dapp,只是Primas生态内的一个小应用,也可以说是DTCP协议上的一个试验品。单就Dapp来说,这个激励模式失效、抄袭泛滥、羊毛党横行的Dapp,说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品也不为过。但是抛开这个Dapp,你会发现Primas无论是在团队实力、市值管理、合作伙伴、技术实力方面都很出彩。也许他们只是不适合做产品?也许某一天会出现别的应用能够在DTCP协议上获得成功?
其实写Primas项目分析的初衷也是想吐槽一下Dapp的,没想到最后几乎是抛开Dapp来写这篇文章了。等以后有机会的时候,再单独写一篇吐槽Primas Dapp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