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自己的身份,在北京读大学的大三学生,211学校,成绩并不算很好,家境应该只能算脱贫的家境,并不算好。
先说一下题外话,在洗漱的时候突然想到,我可以每天写一些东西,一方面可以锻炼一下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我记录下我的一些想法,再就是万一喜欢看的人多了,是吧(手动星星眼),所以就决定用流量下载了简书,开始写这篇文章。
进入正题,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题目呢,听我给你讲下我今天碰到的事情。
今天早上,和两个舍友去五道口买衣服,两个舍友的家境感觉是比我稍微好一点的,但是平时我们其他方面的消费,我处于中等水平。我们先去了3楼的男装,杰克琼斯,这个牌子其实大学生穿的挺多的,价格呢,应该算中等偏上吧(个人感觉),然后我们犹豫了一下,就进去了。两个舍友属于那种瘦高的类型的男生,近180的个子,然而只有55公斤多一点,而作者就差一些了,170的个子却有66公斤0.0……于是两个舍友开始挑羽绒服,因为他们就是想买羽绒服,然后我就开始考虑我到底要买啥,看着他们试衣服,我也没有去试,最后看了一下价格,他们觉得有点贵,有一件喜欢的衬衫价格400,然后羽绒服呢也没有很喜欢的,所以就出来了。
然后去了下一个店,实际上是被导购姐姐拉进去的,然后舍友又开始试衣服,试了好久,找到一件喜欢的,羽绒服,看起来真的不错,然后问了一下价格,1700,然后我们几乎同时咽了口口水,心想好贵啊……然后这个店有一件衬衫,舍友也很喜欢,可是500块钱……然后经过导购姐姐的n多番夸奖,我们终于顶不住了,走了出来。
之后我们一致同意出去找其他店,然后进了KAMA的店,这个店里又是各种试,最后两个舍友各抱了一件羽绒服出来,共花了1600……然而我并没有买,这里就是重点,因为我觉得我的那件有点贵,折后527,然后就没有要,然后我去优衣库买了一个毛衣,一个衬衫,花了350,然后这一天我们的购物就结束了。
然后我就开始想,我和舍友的消费观念的差别,是什么造成的这种差别。
我认为,首先,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作者从小买衣服就是跟着老妈去买的,小的时候好像没怎么穿过牌子的衣服,直到高中的时候才开始穿运动品牌的衣服,然后大学才舍得买阿迪这种稍微贵一点的牌子。老妈买衣服,我感觉是舍得花钱的,而且老妈还会看布料什么的,而老爸买衣服,真的是就两个词,便宜,能穿,就够了……而且有时候还嫌我和老妈买衣服买的贵,家庭的经济条件和家人的消费观念会影响一个人之后的消费观念,至少我从小就是受他们影响,我小的时候特别节俭,高中自己买衣服真的就是,想买牌子的,但是又嫌贵,那种心理大部分应该都体会过,直到后来老妈慢慢的给我灌输,买就买差不多的,不要买那种便宜的很的,买名牌的衣服,最起码质量会好一些,然后慢慢的我才舍得自己买上百的衣服鞋子=_=上大学之后,由于在北京,消费水平真的高了好多,一条裤子都快200块钱了,这一开始让我很不适应,后来慢慢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后来才开始买200 300的衣服,但是,一件羽绒服500 600,我真的没有买过这么贵的一件衣服……于是我选择了放弃,以上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孩子,可能从小就买比较好比较贵的衣服,所以在这个衣服上面的消费水平就比较高,而经济状况稍微差一些的,就会不能接受这个或许很正常的价位,比如作者,再就是消费水平差的,买衣服就是网购或者回家买,这样相比较而言会便宜很多。
其实衣服的价格对于不同的人经济状况的人来说不一样,对于同样经济状况的人可能也不一样,比如我和另外一个舍友,我认为花钱在吃的,旅游等方面,我会比较舍得,这样就会导致我在买衣服的时候给自己的预算减少一些,从而会感觉衣服贵,舍不得买,而另外一个舍友,则是在旅游方面比较舍不得,在买衣服方面则会稍微大方一点,从而就会感觉相同价位的衣服可能并没有很贵。
衣服是用来穿的,如果只满足这个基本的需求,我们可以花很低的价格来达到这个目的;而更高一点的需求则是穿的舒服,美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在原来的价格上增加不少;再高的需求,穿出去有面子,体现出自己的身份,就需要再加一些价钱才可以满足。
所以,对于不同的需求,我们对衣服的心中的预算也会不一样,定好合适的预算,才能买到合适自己的价格的衣服,也就不会觉得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