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尊道贵德、顺天应人、修身治事的法则与规律中,一年之计在于春。四时中的春时,又称春季,是年度周期律中的新年初始。在周而复始的年度周期律中,立春是春季开始的标志,表征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气温以此时间的度和数为节点,必然开始回暖,人们可以逐步嗅到春天能量输布的气息。
不管是从四时之春还是意识之春来说,2020年的我们都格外盼望春天的来临,仿佛春天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立春,二十四节气又开启了一个新的轮回。立,始建也。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古人特别重视立春这个节气。如果农历这一年之中没有立春,就称为“盲年”,看来,我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立春啊!
修身谋动在复临,治事之计在于春;内取诸身重复临,外应诸事在立春。在立春的治事方面,掌握好这两条原则,就能和祖先们的认知相吻合了。
内取诸身,外证诸物。明人文,观天文,察地理,整体把握,才能更好的把握各个节气。天、地、人三才合一体地认识万物,居道用德,信守天地法则的秩序,这样才能民不有疾,而修身有所成就乃至成功。
2020年的春天,让我们对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那在春季里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段话告诉我们,春天的三个月里,天地能量周期性地又一轮复临生成,从而促生万物的生机,称之为“天地俱生”。《黄帝内经》所描述的养生之道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而勿杀”。春天是动植物新一轮的繁殖期,这个时候倘若杀生,便是一杀杀一家,杀一窝,杀一群。这个时候养生的首要一条就是爱惜生命和物命,不生杀心。如果在春天违背了这一原则后果会极其严重,“逆之则伤肝”。
一年有四立,立春立夏是天德地气能量开启的时候,立秋立冬是天德地气能量收敛闭藏的时候,都是修身养生的重要节点,如果在立春立夏的时候我们能够把握时机,遵循“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六大治理法则。不仅仅有事倍功半之效,有时还会收到数倍或数十倍的功效。
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所以人的情绪容易急躁。初春的气压低,天气多变,常使人的情绪产生比较大的波动。春季要防止躁动,应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其应该重视心理健康,使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情绪豁达,心态平和。应该注意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如果遇见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也可以邀请三五好友回归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舒活筋骨,畅达情志。
灾疫终将会成为历史,我们的生活也会逐渐恢复到往日的喧嚣,那些终日闭户惶恐不安的日子也会成为过去,但愿这场灾疫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病毒和恐惧,还有爱,除了爱国,爱家,爱人,也记得爱护动物。
文字转载自《还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