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生活于文化环境优良的儿童,其精神及智力的发展会更好,因为优良的文化环境意味着儿童会接触到优美的语言文字、丰富的言语刺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儿童语言的发展,一定依赖于语言文字及言语的输入与刺激,语言文字及言语的输入与刺激,又会促进儿童思维、智力、认知及言语的发展。
我们传统的儿童启蒙教育,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儿歌吟诵传唱,神话故事传说,甚至乡村的轶闻趣事诉说中进行的,当然,我们的传统蒙物还有《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读物。
我们的祖宗或许不懂得一个孩子0一3岁的启蒙教育会发展他们的智商,但就是在这喃喃的絮语,娓娓的情节,以及铿锵的音韵与节奏中,他们收获了儿童更多的欢笑,以及对亲人的信任与依赖。
把我们老祖宗的做法,放到今天的养育情境中去,也是令人值得称道而科学的。0一3岁是一个人的脑的发展的黄金时期,大脑90%的感知功能已发展完成并定型。这一时期,外在外环境的言语,无疑是最优良的文化环境,这些声音刺激并发展着他们听觉中枢,进而发展他们大脑中的相应言语区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听觉与视觉是儿童智慧的两个最重要的窗口。我们的祖先以及父辈,在不经意中,在琅琅的传唱声中,已对孩子施行着最好的养育,充分发展他们的智慧窗囗一一听觉。
可是较为遗憾的是,即使在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渐渐隐去了这种低吟的传唱与娓娓的诉说,年轻的父母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工作,他们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读故事,与他们高质量的交流与交谈……他们在最能打开智慧的窗囗时机,让机会白白地流失。
我们失去了幼儿,难道我们还可以失去初入学的儿童吗?
答案是否定的。
经济学家罗斯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儿童的认知及智力发展在0-3岁,你投资1块钱,有18块钱会回来;3到4岁投资1块,是7块钱的回报;小学是3块钱;大学里投资1块钱是1块钱的报酬;成人是负的。
对于初入学或者小学阶段的儿童而言,如果我们的父母错过了0一3岁,4一6岁对他们最佳的充分发展他们感官的教育,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要错过9一12岁对他们的小学教育。因为这一阶段正是认知心理家皮亚杰所声称的重要的具体形式运算阶段,即语言文字,符号进行运算,假设,演绎,推理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一阶段家庭周围的丰富的环境文化刺激,会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他们的言语,促进他们的思维,从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那么,作为家庭,作为家长,我们怎么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外在的语言环境刺激呢?
首先是陪伴孩子说话,与孩子交流思想。北师大教授肖川先生提倡:即使在与儿童谈话,交流的时候,我们成人也要尽可能地用规范的,优美的语言去熏陶,感染他们,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言语刺激中,儿童的语言及言语的智慧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农村儿童贫乏的外在文化环境,家长很少用言语、书籍去发展他们的认知,与城市儿童周围丰富的外在文化环境,高文化素质父母言语的熏陶与感染,给他们提供丰富的书籍相比,农村儿童的认知及智力发展会大大低于城市儿童。
高文化素质的父母,不仅能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丰富、有文化积淀的语言,而且他们的眼界,也会极大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所以对于父母而言,我们倒不必随时用书面的语言去熏陶他们,但是你的言语里有更多丰富的词汇,文化的因子,对于儿童言语智慧,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多让儿童听书面有声阅读。我们知道,听觉与视觉是儿童智慧的两个重要窗口,阅读是促进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式。阅读不仅仅是让孩子读纸质的书,它还包括让孩子听有声的书面读物。
听读书面读物,不仅可以接受语言的熏陶与刺激,通过声波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神经信号传导到大脑,而且它还能极大地发展儿童倾听、专注以及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使其身临其境的能力。
因此,时常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让他们听故事,进行有声的阅读,不仅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而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他们言语及思维的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低幼儿童而言,听书面的有声语言,应该是发展他们言语智慧的重要方式,或者与书面阅读一样,成为并行的,相辅相成的两种重要方式。
当然,如果要发挥听书面读物的最佳效应,就应该把听与说结合起来,儿童听完故事后,让他们说说故事梗概,喜欢哪些人物,读懂了些什么,就会单纯地从言语输入飞跃为言语的输出,训练儿童表达的能力,进一步促进言语逻辑组织,思维的发展。而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复述本来就是一种正确而较好的学习方式。
诚然,发展儿童言语,促进思维与认知,离不开书面的语言文字的阅读。书面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发展的是儿童的视觉。通过视觉冲动,传导把语言文字刺激转换成神经信号刺激脑的言语中枢,发展他们的语言与思维。
阅读,在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中,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中,不仅积累语言,发展言语智慧,而且其品格的,情感的,审美的,人文情怀的东西会潜滋暗长。所以我一贯强调,对于孩子而言,惟青春与阅读不可辜负。
就阅读,我谈过很多。海量阅读,一切文学,历史、哲学等皆可读,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提升,这是有效阅读的基础。
在发展广泛阅读的同时,我主张精读。所谓精读,就是涵咏咀嚼文字,体会情感,发展思考与批判性思维。精读的方式很多,对儿童而言,批注式阅读是其最好的方式,在感受深处,在疑惑处,在令人击节叫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就是在批注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对于精读而言,应奉为圭臬。
对于书面阅读,有一点我需要提醒我们家长注意的是注重孩子的大声朗读。儿童的课外及书面阅读大多以默读为主,默读能训练读的速度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正因为快,所以留在他们脑中的印像不够深刻持久。而出声的朗读则需要把语言文字符号转成视觉信息传导到大脑,再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声音符号通过发声器官传达出来,这个过程,比默读过程更复杂,更能增长儿童的言语智慧与思维能力。
听、读应该成为打开儿童智慧的正确方式,愿我们家长都努力之,践行之。
20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