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名将如云,那么名将们都是如何升官的?我们今天简单地来说说一些名将的升迁路线,并且研究一些规律,用他们的晋升,给我们今天的职场晋升之路一些启发。
汉末三国武将的职称系统并不复杂,一般如下:
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四字头将军(四平将军,四安将军,四镇将军,四征将军,四军将军)、卫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以及大将军。
但是有两点我们必须要说明一下:像我们熟悉的一些军事将军和护军将军、奋武将军等都属于杂号将军。
像中郎将和校尉这种官职,原先属于一般武官所可以获取的最高官职,掌管皇位卫队以及中央军队。但是三国时期,军功泛滥,大量的人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和校尉反倒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首先我们看看蜀汉四方将军是如何升迁的?
关羽
别部司马,偏将军,领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前将军
张飞
别部司马,中郎将,领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巴西太守,右将军,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
马超
偏将军,征西将军,领并州牧,平西将军,左将军,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黄忠
中郎将,讨虏将军,征西将军,后将军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蜀汉大致是从偏将军或者中郎将,之后升为杂号将军,最终任领四方将军的路线。而马超是因为家室,“近水楼台先得月”,起点相对高了一些。黄忠的早年经历特别难寻,小编能找到的都已是荆州归曹操后任命为中郎将的记录啦。
其次,我们再看看,曹魏五子的升迁路线:
张辽
雁门郡吏,并州从事,北地太守,鲁国相,中郎将,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征东将军,前将军
徐晃
河东郡吏,裨将军,偏将军,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右将军
于禁
都伯,军司马,陷阵都尉,裨将军,偏将军,虎威将军,左将军
张郃
军司马,宁国中郎将,偏将军,平狄将军,荡寇将军,左将军,征西车骑将军
乐进
帐下吏,军假司马(陷陈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
曹魏五子的起点相对较低,张郃不详。这五个名将基本上都是从小小吏升迁上去的,战功赫赫。张辽则是因为跟随的主公非常多,因此管制有所浮动,不过还是一条比较清晰的路线,在里面活得比较长久的张郃成就最高,最后当上了车骑将军。
提到曹魏五子,突然想看看曹氏宗亲们的升迁路线:
夏侯惇
裨将军,司马,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建武将军(领河南尹),伏波将军,前将军,大将军
夏侯渊
别部司马,陈留太守,颍川太守,督军校尉,典军校尉,征西护军,护军将军
曹仁
别部司马,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议郎督骑,征南将军,安西将军,骁骑将军,征南将军,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
从夏侯兄弟、曹仁的升迁,到五子良将,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尽管起点相似,但是宗亲上升的空间大了很多,因为大司马和大将军等核心职位都是留给宗亲的。曹操对外姓人士的戒备心还是很强的。
最后,我们再看东吴名将们的升迁之路:
周瑜
居巢县长,牛渚县长(兼任春谷长),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
吕蒙
别部司马,北都尉(兼任广德长),横野中郎将,偏将军(兼任寻阳令),庐江太守,左护军,虎威将军,南郡太守
程普
郡吏,吴郡都尉,丹阳都尉,荡寇中郎将(兼任零陵太守),裨将军(领江夏太守),代领南郡太守,复领江夏太守,荡寇将军
相似的起点,却没有完美的结局。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小编发现东吴的将领们普遍没有很高的将军职称。周瑜,黄盖至死也只是偏将军,
相似的起点,却没有相似的结局。东吴将领普遍没有高职,周瑜和黄盖这样的名将到最后也仅仅只是偏将军,吕蒙和程普就只是杂号将军。尽管我们都知道东吴有都督这种实权职位,但是将军官衔却偏低。里面的原因真的非常简单,因为孙权在赤壁战前官位就是杂号将军兼领会稽太守。换句话说,压根儿就没有更高的将军职称了啊。等到赤壁一战后,孙权才代理车骑将军一职,同时担任徐州牧一职,自此东吴将军的职称天花板才得以打开,各种各样的杂号将军也慢慢出现了。
在整理完以上的官位体系和三国名将们的升迁路线后,总结出武将升迁的标准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战功;二是主公的官位。
写到这,小编突然感慨,埋头打工做出成绩是基本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老板或者跟对一个好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