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而行为又会影响现实结果,所以我们脑中的态度、观念、思维正是我们自由漫步人间的关键所在。但我们头脑中的态度、观念和思维又受什么影响呢?不用说,人生经历、学习新知肯定都是重要的因素,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但很可能被我们忽视的因素:语言。
人们往往认为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即我们心里想什么,嘴里才会说什么,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嘴里说的,也会影响我们心里的想法。
没错,语言和思维之间其实是双向车道,而非单向车道。如果你知道自己还可以在思维和语言之间“逆向行驶”,你的生活就会多出很多主动的选择。比如《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给我们做的“沟通示范”。
穷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们说:“我怎样才付得起?”
富爸爸解释说,当你下意识地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付得起”,你的大脑就会动起来。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使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说“我做不到”,我们可能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但这种绝对化的语言会无意间关闭我们大脑的能动性,让自己不再思考如何克服困难。而如果我们将这句话换成“我暂时还做不到”这样的开放性语言,就会暗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让自己暗暗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