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丫丫一起吃饭,那时她刚好过完30岁生日。我们在餐厅聊了整个下午,后来意犹未尽,又去咖啡厅叨叨半日,话题只有一个,关于年纪。
从《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就可以看出,年龄对一个女人带来的束缚和恐惧。“这30岁以后的女人就不堪了你知道吗?我就一直想着要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美如小樊都如此感叹,普通女子所承受的压力自不必说。
30岁生日,对女人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大日子,却从来不是一个值得炫耀庆祝的好日子。更多时候,女人会像我那位看起来依然貌美如花、青春无敌的姐妹一样,止不住叹息,抱怨到了这个岁数“突然就感觉胸闷气短,感觉喝凉水都会发胖,感觉再也熬不了夜,感觉再不生娃就晚了,感觉对工作提不起兴致”。总之,一夜之间,整个人都不好了。
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状态还称不上中年危机,因为度娘说40-60岁才称得上中年。但从症状显示,这种由于年龄恐慌带来的对于事业、家庭、身体的恐慌,与中年危机并无二致。
这种发生在女人身上的“早衰”现象,更多是“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结果。世俗大环境对女人,尤其是上了岁数还不结婚的女人极其不仁慈。好像,到了30岁就必须要结婚,这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真理。管你什么性格要合适、灵魂要契合,通通是歪理,找个条件差不多的人赶紧嫁掉才是正事。
这种理直气壮的“社会关爱”挺让人窒息。就像,眼看别人交了卷,自己还在苦思冥想猜谜底,加之监考老师不停喊着倒计时,真真没有不恐慌着急的道理。更可悲的是,这种对于结婚生子的恐惧一不小心就会污染整个生活底色,让原本有序的一切人生安排都多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张气息。
其实,仔细想想,一旦将结婚生子从人生规划删除,其实年龄根本对女人构不成任何束缚和恐惧。不再期待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爱的人,就不会忧虑自己在男人的评价体系不够尽善尽美;不再期待在适合的年纪完成酝酿下一代的使命,就不会担忧自己在成为高龄产妇之前是否进展顺利。哇,跳出世俗标准的人生是不是特别酣畅淋漓!
完美阐释这个道理的例子不是没有。比如,年近40暂不考虑结婚生子的徐静蕾,岁月在她身上镌刻的从容、自信、睿智,不是单凭年轻貌美就可以比拟。相较《圆桌派》中年仅28却由于未婚而妄自菲薄的蒋方舟,徐静蕾式的40岁只让人心向往之、惊叹不已。
当然,并不是说女人都应成为不婚主义或者丁克一族。只是,女人千万不要放大年龄对于自己的意义,并放任它像吸血鬼一样吞噬掉自己改变未来的底气。记住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写的那句,“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不错,说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