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处小地方,都有可能迸发出巧思妙想的大奇迹。
插件家
提起胡同儿,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一番景象是几个小孩追逐着互相打闹,是大妈在暖阳下的躺椅上摇啊摇,还是门口那家小吃店忘不了的好味道?
没住过胡同的人,可能会把胡同在想象里演化成各种美好。
但真正住过的人才知道,撇去那些美好,杂物拥挤乱放,狭窄阴暗隔音差。
还有那公共的厕所和浴堂,也绝非一般人能想象。
只要有条件,住在胡同里的年轻一代,都会想办法搬离这个地方。
但让邻居们怎么也想不通的是, 才30出头,结婚没多久并且已住楼房的樊小姐,兴高采烈地搬回了胡同。
更让邻居们惊呆的是,她仅用了一天,花了6万块钱,就在老房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房。
在杂乱又晦涩的周围砖瓦建筑中,这座纯白的小房显得特别扎眼。
樊小姐也在众人的艳羡下,迫不及待地搬进新房。
“终于又住回胡同啦。”
从小到大樊小姐都在院子里长大,直到高二那年家里因无法忍受胡同过时的生活条件,和大杂院日益拥挤破败的环境,在郊区购买了一套楼房。
才没住几天,樊小姐就不习惯了,楼房有什么好的?
首先一道门就把两家隔绝了。
平房就不一样,那么窄的胡同,人情味却满满,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点个头,哈个腰,微笑一下,很小的动作都能心领神会。
况且院子里,还有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结婚那段时间,母亲反复说道:你俩都成家了,也应该自己买套房。
但樊小姐心里却始终放不下自家那套又暗又小的老平房。
然而这么多年没住,恐怕早已不成模样。
怎么办呢?思虑再三的樊小姐,想到了这哥仨。
三个人其貌不扬,但个个是胡同设计领域的大拿,他们之前设计的“内盒胡同”,一举拿下国际知名的2015 Architizer A+Awards “低成本造价”评委奖及“小型住宅” 最受欢迎奖。
可以说胡同里的设计,很少有人比他们玩得溜。
刚接到樊小姐的诉求,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本身,而是樊小姐的身体与心理状况。
能这么贴心人性,也难为了这几个粗犷的汉子,不过不问不知道,原来从小住在狭窄阴暗的小房间,樊小姐和妈妈都患有幽闭恐惧症,即对封闭的空间非常焦虑。
考虑到这一点,设计师故意将客厅挑高,比原来的平房高一倍。
而且顶部双侧都开了高窗,阳光能铺洒在房间里的每个角落。
连卫生间的屋顶也隐藏了蓝色顶面。
让这个小空间即使在雾霾天,也能反射出湛蓝的天光。
“我很喜欢阳光照在身上,那感觉很温暖。”
在考虑周全樊小姐个人状况的基础上,邻居家的各种状况,又着实难倒了三位大汉。
新建的房屋,不能影响任何方向邻居的采光、视线与通风,所以这需要不同方向的退台和横切面。
甚至在搭建的过程中,邻居也会随时出现提出修改意见。
胡同本来就窄,房间的占地面积又小,各方面的意见和管控又层出不穷,这么多问题杂织在一起如何处理?
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插件房,用插件板当材料搭建的房间,能够非常轻松地应对切割,这一特性使得所有调整都能轻易实现。
不仅如此,预制的“插件板”,集结构、防潮、保温、设备、室内外饰面于一体,整体厚度却仅有区区50mm。建造也无需其他结构,板材自身即为结构。
而且搭建也非常简单,板材之间用锁钩连接,几个业余人员用简单的工具,一天就能完成搭建。
敞亮洁净的室内空间,一点都不亚于楼房公寓,孩子都忍不住探进头来看。
除了高处窗户的自然采光,低处的窗户加配了窗帘,白天窗帘一拉,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样白天还要开灯的尴尬局面。晚上拉下窗帘,又能保证私密性。
这样的细节随处可见,考虑到先前胡同里没有排污系统,大冬天都要跑去公共卫生间,现在这个插件家中装了进口的无水堆肥马桶,环保又节能。
城市里的人们,做梦都想在拥挤的空间内,拥有一片能够自由呼吸的小天地。三个哥们就一次性帮你实现。
空闲的时候,在露台喝茶、看书、聊天,要知道在北京二环内这样的享受,可以算得上极端的奢侈了。
更多时候,露台担任晒衣服、晒被子这样实用的功能。
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人,买房的问题一度让樊小姐的压力非常大,之前上下班也要花4个小时的时间。
如今总价才花6万,改造费用省了30倍,独门独户,胡同,天台,居住条件远超楼房,上下班也仅仅需要1小时时间,一切都仿若做梦一般。
“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敢想敢干,再小的空间,也有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