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早读课,6:40早操,书熠妈妈带孩子外出化妆,我回家简单整理仪容,返回上早读,7:35出发,接上书熠去示小参加一道共读分享,我和孩子都没时间吃早饭,买了小笼包。抽签是第十名,又在会场外指导练习,眼神交流做的挺好,基本放心。遗憾的是,耳麦音量过大,只因我平时上课不用耳麦,不熟悉操作。反思:不能把不确定留在舞台上,陪赛人员组合要有应付基本情况的能力,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细心。虽然从现场看,内容主题无人超越,但因为遗憾之处而对比赛结果很忐忑。晚上,临猗教育公号上发布了今日共读活动报道,配图中没有看到书熠的照片。这能说明什么。
10:30结束,返校,途中去眼镜店,折腾了一会,忘了当天制作不出来,放弃。期间通知重新办工资卡、微机老师询问是否上四节课,打车返校。上第四节课,书熠在教室展示,孩子们看的很认真,我有婆婆妈妈做了关于成长主题的教育。学《赵州桥》学习概括段意,难,路径还是有的,耐心地倾听错误,再领着回到正确,绕个弯思想认识更深刻。12:15下,餐厅没饭了,回房,忘了吃的啥。
2:00上班,邵老师教育不午休的男孩子,教育孩子说话要有根据。第五节学完了《赵州桥》,几个问题把孩子问糊涂了,又恍然大悟了。如:第3段的中心句直接写成赵州桥很美观,可以吗?第2段的中心句写成:赵州桥不仅雄伟,而且坚固,可以吗?揭秘:三年级上册有一个单元的中心句很明显,那是因为你们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够强。此时的关键句不一定是本段的主要意思,也可能是过渡句,不是很明确了,那是因为你们的理解能力增强了,作者在有意培养你们读书要仔细,要边读边思考一段话的意思的习惯和能力。趁热打铁,默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思考每段话的意思,半扶半放,可以达成这个要素。感受最深刻的是,从老师的“教”上看,不像往常教学那样,对课文进行过多分析,而是把文本当材料,训练“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要素。从学生的“学”上看,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学得明确,也可以自我评价掌握如何。
六节课和荆校、主任共同研讨4月份县上赛课的“课”,荆校提出上大单元,我的建议是只要“让学习真实发生”,落实要素,提升学生素养就是符合新课标的好课,务实而非求表面的“新”。设计学习活动是重点,后达成共识。
阅读课课前和邵老师在教室共同宣布考试成绩,锁定了70分的几个孩子,都属于学习不在状态,这是教育最无力的部分。还是得约着聊聊天,多关心鼓励,爱可以给人温暖和力量。
二课面对面批阅“关于欺凌现象”的小作文,看得心疼。欺负和欺凌的区别在哪里?我们和孩子是不是经常面对欺负和被欺负的问题,只当作孩子间的正常矛盾,这种情况会发展成欺凌吗?或许可以,或许不可能。欺凌的特征是什么?以我小学被两个男孩长达两年的欺负体验来判断,应该是:时间长、辱骂、踢打、恐吓、围殴等。为何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训责都无法阻止呢?为何孩子会长期忍受霸凌呢?为何不反抗?只因不反抗,才助长了对方欺凌的恶胆。鹏曾给我的分析是,对方看到了没人为你撑腰才敢肆无忌惮,那母亲父亲呢?
5:40下课,回办公室整理,华聊了一些事,我倾听着,有赞同也有不确定,总之,对于缺乏原则的我来说,只能用“角度不同,没有对错”安慰自己,用倾听安慰他人。
6:10吃晚饭,回房。今晚6:30有课,计划的听课笔记、洗头、整理几篇优秀习作投稿、整理行李箱,结果只洗了两件衣服,就剩下躺着的力气了。心里想:咋能累成这样?开学不过两天半,可以算是连轴转,再加上考试、评卷、参赛的各种紧张和压力。老师同题同考,集团第一名。班级孩子的成绩也遥遥领先,优秀率就比别的班高出25%左右,良好率也是。孩子能力突出,才是新教育的最好的见证。
玉兰花来得正梅,一阵风吹过,树下撒落了一地的花瓣。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