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忆中的味道
在上一篇文章里,写了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味道,是小时候与母亲一起吃过的一盒好好吃的叉烧盒饭。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另一样记忆中永恒的味道--炸鸡翼(粤语里“鸡翅”被称为“鸡翼”。对了,为啥飞机的翅膀就叫“机翼”,而不叫“机翅” ?! Komisch!)。
这不是麦当劳、肯德基里用面包糠裹得严严实实、再扔到热油中炸的外脆内嫩的黄金炸鸡翅;也不是美食节上被里外三层人围得密不透风的小食摊中现做现卖的炸鸡翅。这只是我们初中食堂里一道普通的美食,却让我回味了接近20年。
2. 我们的学校
我们学校位于繁华的闹市区(原东山区,现为越秀区),离著名的北京路步行街仅15分钟路程。整座校园不大,“一丈见方”(站在正门或后门,就能把整座校园收于眼底、一览无遗),当年的校区由初中部与高中部组成,每个年级6个班,每班50人左右。就是在这座绿荫环绕、藏于闹市的中学里,却是人才辈出,著名的钟南山教授也曾毕业于这里,这里就是广东省实验中学。
曾经,以为青春的点点滴滴已被遗忘在记忆深处,现在想来,青春是那么近,近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青春又是那么远,远得哪怕跋山涉水再也无法返回。忘不了的是雨后小草树木散发着的怡人清新,忘不了的是那绿树成荫、随着初夏微风散发的白兰飘香,忘不了的是一学期一次的全校搞卫生(除毕业班级外,初中每个班级每周要轮流在校园打扫卫生;与年度出游一样开心,因为搞卫生那天全班不用上课),忘不了的是周围的人事物,更忘不了食堂里的炸鸡翼。
3. 食堂的味道
那时的食堂,需要先购买一张印有校园教学楼为画面的储蓄卡,自备饭盒(当时饭堂不提供餐盘餐具)。记得还是在初一年级,我们教室刚好在一楼,与饭堂连成一直线。每天中午11:55,班上要在食堂里吃饭的小伙伴们,已经哐啷哐啷地在抽屉里拿出饭盒,一副准备冲刺50米短跑的架势,整装待发。当中午12点下课铃声响起,男生女生都会全力以赴,以9秒9的速度拿着饭盒冲刺饭堂。晚到了几分钟,可能就要排多几十人,甚至轮到自己时想吃的菜式已经没了。(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感觉自己上学就是为了吃饭;尽管,现在工作真的是为了“吃饭”。)吃什么、吃多少由自己来决定,丰俭由人;但在食堂里吃饭有个坏处:饭后要自己洗饭盒或带回家里清洗。
当然,对于懒得洗饭盒又不想到外面吃的小伙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去食堂排另一条“外卖打包”的队伍。这里的菜式有且只有一种,不容你多选,所以,你只有“选”和“不选”,充分证明了一点:懒,是没任何选择的!!(省实的教学理念真是渗透到方方面面,包括你吃饭!)这里永恒不变的菜式:番茄牛肉加菜心!(初中三年里,餐牌上一直就这个菜式;价格4块5,含饭盒。)现在想来,内心太佩服学校,居然在20年前就能找到一年四季都能有菜心番茄贩卖的供应商!如果嫌番茄牛肉菜心还不够,那可多掏钱加一个炸鸡翼或鸡腿!(最初,炸鸡翼¥2.5,炸鸡腿¥3;后来全线涨价5毛!)当然,吃炸鸡翼还是炸鸡腿,也不是你能选的,食堂说了算!
我最爱食堂里的炸鸡翼。由于普通队伍里的食堂窗口,并非经常有炸鸡翼,要吃只能去排外卖打包的队伍。印象中的省实炸鸡翼是原只鸡翅膀,包含鸡翅的翼尖、中段、翅根部分。炸鸡翼的外表,不像麦当劳、肯德基那种外表先用鸡蛋把鸡翅浇一圈,然后用面包糠把鸡翅严严实实裹上一层金黄色的外壳,再扔进锅里炸的那种;省实的炸鸡翼,做法比较简单,从炸鸡翼本身的样子,能推断出先把鸡翅清洗干净,用盐来调味,然后直接放进油锅里炸,直到整个鸡翅都变成了金黄色。虽然做法“简单、粗暴”,却不失炸鸡翼的美味。饭盒还没打开,就隐约闻到了炸物香气飘进空气中的热情气息。打开盒饭,好比拆礼物般兴奋,先是微酸的红番茄配牛肉引入眼帘,然后大大一个黄金炸鸡翼,香气迅猛扑鼻而来。咬一口,翅尖香脆可口;再咬一口,皮下那层油脂已被融化了,随着热油的醇香一起渗进肉里,尽管水分被蒸发掉一部分,但肉质一点都不柴,软硬适中,轻微带有一点嚼劲。最后,发现连鸡骨里都蕴藏着一股香气,个人感觉比所谓的吮指原味鸡还要好吃不少!
4. 青春的遗憾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坐在操场旁树荫下的长椅上,与小伙伴们边吃边看聊,听着微风吹拂树叶,看着小鸟自由翱翔在蓝天白云下,青春真好!可惜,由于中考语文表现不佳,几分之差无缘再与这座校园共度青春的美好!再后来,听说学校的食堂外包给旁边的酒楼,估计那好好吃的炸鸡翼也消失在菜单上了。有的美好,只能存在记忆(鸡翼)中!
前几年,有次在广州车展展台轮值,买的是广州酒家的盒饭(车展期间好多酒楼为展会提供餐饮),里面的炸鸡翼做法居然就是初中食堂的那种,熟悉的味道让我内心感动!我和小康(同事)说:“这个鸡翅好好吃!” 小康一脸无奈,“当你连续吃上几天就没感觉了!” 其实,同事不知道,这种味道在曾经我已经吃了有3年。早知道能吃上这个味道,我就天天来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