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第四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里仁为美:内心居于仁是最美的,为人要宅心仁厚。“里”指内部,心里。
▲择:选择,行事。
▲不处:指不能居于仁。
▲知:同“智”。明智,通达事理,有远见。
“智”矢口日,矢,即是箭。口即是口。日即是太阳。表义为口中言语如箭出口而说太阳。内义为,知日,知太阳也。知太阳之阴阳也。
广义为明万物阴阳之本,知万物阴阳之变化,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变化对答如流,胸有成竹。黄石公云:“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理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时至而行,顺机而动。”
【译文】
孔子说:“心存仁厚是最美的。不选择居于仁,怎么算智呢?”
【学而思】
心存仁德,依义行事,尊礼而行,通晓为人之本,明白人与禽兽之别,方能明辨是非,通达事理,这样做才算是个智人。
历来把“里仁”解读为“与仁者居住在一起”,做到“见贤思齐”,由外而内提高自身,这样理解也说得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仁德之心。
【知识扩展】
黄石公《素书·原始》:“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理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时至而行,顺机而动。”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孟子·公孙丑上·第七节》:“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孔子说:“心存仁厚是最美的。不选择居于仁,怎么算智呢?”仁,是上天尊贵的爵位,人们安逸的住宅。没有人阻挡却不选择仁,是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