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我很喜欢,淡淡的蓝色,重叠的人影,莫名的让人感觉到了一丝忧郁,加上左边那一行醒目的标题,有点置身旷野的空灵感,深深浅浅的蓝色让我想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是的,有点忧郁,有点心事的大海,那一群白鸽从脑海中飞过,让心事一点点的泛起涟漪。
《我的孤独在人群中》作者刘亮程,新疆沙湾县人,现任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被誉为“乡村哲学家”“自然文学大师”“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
读这本书时,我总感觉作者是忧郁的,因为从他的文字里,我读出了忧伤,比如这一段“死亡是后来的事了。它从后面追上来,像一桩往事,被所有人想起。人从那时候开始死,一个接一个,像秋天的叶子,落得光光了,“作者说他活着的时候谁也没有死掉,人们都好好的,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死人的呢,他说是后来的事情,那就是他已暮年的时候,他所认识的那些人就开始死了。
人到晚年,当身边熟悉的那些人一个一个慢慢的离开你的世界,这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则,谁都无法避免,可是当这些事情真的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时候,人还是很敏感的,从作者的这些文字里,能看到无可奈何的悲哀,就像他说的,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像秋天的叶子,最后都要落得精光。谁也不能长命百岁,都会有那么一天。
在给太阳打个招呼的这一章中,作者这样说“我五岁时,太阳天天从我家草垛上面升起,它落下时,落得要远一些,落到西边的苞谷地。我长高以后看见太阳落得更远,落到苞谷地那边的荒野。“一个五岁的孩童应该是最天真烂漫的年纪,怎么会一个人默默的去关注太阳落下的地点呢,从这些文字里,也能感受到一种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孤独感,可能在他的心里,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吧!
至少不是若干年后他说”另外几年我主要朝天上看,已经不关心日出日落了,“人是在慢慢长大,关注的事情当然也在变化,从他的文字里,我仿佛能看到一颗被囚困的心,锁在这一方天地之间,眼睛虽只能看到方寸之地,可是心里早已经是沧海桑田,现实总是让人感觉无力的,可是心里摇曳着梦想的种子总在蠢蠢欲动,不甘心,也不想认命,这样的日子里,孤独的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从一方事物想到了它的万千种状态。
我喜欢作者的文字,空灵、通透、哲理、自我的对话跟剖析,淡淡的忧郁,又似乎不是忧郁,是孤独,但又不完全的孤独,它的文字中充满人生的哲理,需要你慢慢坐下来细品,反复咀嚼,这些哲理乍看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细读,它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