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从经历中找
《抢占心智》说细节很重要,能洞悉问题,做出创新。
猫叔说经历是独特的,理论原创很难。那就从我的经历找突破口吧!
经历中的的细节是真实,也是创新的。
起先,我不认为我要分享我的经历,
原因有二:
一我的思维在变。虽然没停止过思考,但思考的内容有变,有时候是对以往的更新,所以说暂时还是不要分享了,等想好再说,省得误人子弟。
但世上哪有一切都想好的啊!没有!只有边做边思考,边做变修正,这是于己。
于别人,怕误人子弟,把自己想得太举足轻重了,人家还不一定看,看了不一定认同,认同不一定记住,记住不一定执行,执行不一定有结果。别把自己想的一句话就可以颠覆别人人生,别人会自己操控自己的人生,别人会自己识别自己看着办。等哪天自己的分享有了回应,那说明我的内容中肯了,等到那时再想高大上的内容也不迟。
所以先写出来,先分享自己的经历。当然,不包括煽动情绪的文章,类似得怨妇者,得天下的爆文,这再怎么爆,也不能帮助别人。
二、觉得自己的内容不好。自己也是看书学得,比原创,比不了,还是别说了。如果真这样的,世上只有第一与非第一。但其实呢,各种水平的人才都有,做不了第一就做中间,只要我的分享能帮助别人一点也是一点,做一个桥梁者,只要能帮别人一点是一点。
我经历中的痛点是在父母的评价中差点丢失自我。
父母的评价大部分都是否定的,人本来潜意识会抗拒这种否定,没人喜欢否定,但父母接着就会说“我是为你好”,让你连表示抗拒都不行了。
”我是为你好”把潜意识发出的拒绝也彻底否定了,至此边界消失了,为自己而活的力量被限制了,父母已经完全侵略你的思维、想法。
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你有自己想法的时候,脑子里也有无数声音跑出来“如果……怎么办”,你怕否定,你想把所有事情做对。可世上哪有完美,你有两种选择方式,要么冲破束缚,相信自己的感受,重新建立起边界。要么向后一退,把自己封闭起来。
我有幸选择了前者。相信自己的感受。重新活了过来。
但我也看到过把自己封闭起来的人,或轻或重。
我们要的是生命力、快乐、感受生命,而不是只有对,你才可以找自己的想法做。即使想法错的,也可以照自己想法执行,重要的是照自己想法做,这才是活着,而不是对错。
人的深刻认知
大脑的重新认识
记忆短
大脑记忆短,紧张时刻只能记住3位数字,比如:110
内容多,想要被记住,
必须简短有力精准传达信息。可以是个人品牌名字、口号、文章主题。比如向阳而生,逆风翻盘。必要时需要排版、颜色辅助。
重复性原则
这也是为什么广告需要饱和打法、被动打法、利用重大社会、娱乐事件
文章需要重复性说明观点、堆叠情绪,比如我有一个梦想
情感记忆时间长——有时候事情忘了,但感觉还在
未来十年情绪化消费
怕成为黄脸婆,天天美白
怕被成为油腻男,天天健身
怕被跟不上时代,天天牛仔裤加衬衫追潮流
……
各种怕,各种焦虑,
但没有人喜欢呆在焦虑中,感觉不上不下,哪哪哪都不舒服,各种安慰性消费解决不了焦虑,但文章传递的力量、能量可以
带给别人力量、能量的文章、把握当下,放下焦虑的文章
需要锚点、加固—— 差异化
记忆需要加固,认知结构提到同化,要把价值的差异化提炼出来与大脑熟悉点、痛点结合起来,不容易忘
群体的认知
人的从众性强,这可能利于产品推广,引爆主流人群即可
但思维不一样。世界都需要水,但不要同一个梦想。
如果要引爆就是文化痛点,每个人感同身受,比如婆媳战争,小三,八卦
再者,互联网的出现突出了“我”,“我”的声音越来越被听到。
“我们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爱分享的中产阶级引爆人群。
现在由于社会接过养老的重任,人们不爱结婚,不愿生小孩,喜欢最求快乐,不愿为别人活。
做自己、爱自己成为诉求,这是一种转折。
想法本就不一样,所以做付费的、提升的人群少
综上,简单|重复|能量|差异|文化痛点|的文章。但受众少,成熟后采用付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