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做过一件事。读书也好,看电影也罢,甚至我曾经最爱的写小说,不管我做什么事情,全都是急促的开始,匆忙的结束。我以光速度去生活,最后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得到,努力生活过的日子竟与虚度光阴无所区别。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不是没发现这一不好的变化,当然我也曾试图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可我发现这根本无济于事。我已经习惯了长时间保持快节奏的生活,突然把节奏慢下来,会让我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孤独感。甚至我感觉在我背后,有一只猛兽在追逐我,它死死的抵着我的背,逼着我快一点,再快一点,然后我开始高速低质量的完成每一件事。等我回过头检阅自己所做出的成绩,发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
我非常热爱读书,我喜欢书中所创造的那个平行世界,因为那里寄托着我的无限希望。如果是以前,我一定敢把这句话毫不犹豫地、大声地说出来。可是现在的我却不敢了。我看到这一句滚烫的话,甚至会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因为现在的我,每一次读书读到一半,甚至还没有一半的时候,就会开始浮躁,觉得故事节奏太慢太过于冗长,失去了读下去的欲望。这个时候,我又不愿意就此而彻底放弃整本书的故事,于是退而求其次地,去豆瓣、百度、微博看一个故事梗概,来掩耳盗铃地告诉自己,算是读完了整本书;看电影本是一件浪漫而让人放松的事情,并且我所学习的专业也与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现在在我身上却出现了不可容忍的错误——除了在电影院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完完整整地观看完整部电影,其余时间我自己在网络上看电影时,每次都没有办法沉下心来把自己完全投入在电影所创造的平行世界里。一部电影最多两个小时,但我能把它分成四五天才断断续续的看完,还有的电影我看一半就再也提不起兴趣,开始打开二倍速播放。我宁愿去豆瓣、抖音、B站上看po主两三分钟解说整部电影,也懒得去以自己的心去感受一部电影。以前觉得,一部电影而已,不看就不看了,这没什么。可自从我意识到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沉下心来的这个问题后,我发现,我如此对待电影,是对我所学习的专业的一种侮辱与亵渎。艺考前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看电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不能保证完整的看完一部电影,那从一开始就不要播放。把一部电影分成好几部分、不同时间段来观看,是对电影的不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的生活的不尊重。后来随着生活的流逝,我把她对我说的话早已抛在了脑后,直到今天重新拾起,我才明白,她所说的这段话,值得被我奉为朝圣;我最引以为傲的,是我拥有写作的天赋。曾经的我可以一整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敲打键盘,行云流水写出一个接一个故事,做读者心中的“高产选手”。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开始偷懒,开始不定时地断更,最后竟发展成了随心情而更新。虽然读者从未埋怨过,可我却由心而发地产生了罪恶感。可是,这种飘渺的罪恶感被我为自己寻找的拙劣的借口——“没灵感”、“没时间”所淹没,我甚至开始放任自己溺死于这偷来的安逸中。
上高中时,我觉得每天都是度日如年。为什么从早晨六点忙碌到晚上十一点,一看日历今天才周二而已?为什么有做不完的题和上不完的课?为什么高中生活那么枯燥?因为这些无厘头的疑惑,我几乎每天坐在座位上都会往窗外看,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呀?
可如今我已经升入大学一个月,竟觉得,时间度周如日,甚至开始怀念高中时那段“枯燥”的时光。上周六我在超市购物仿佛就在昨日,可是一回首竟发现白驹过隙,一周时间已经过去。
升入大学后,原本以为会比高中稍微放松一点,没想到却更加忙碌起来,所谓的轻松只是学业上稍微减轻些许负担罢了。大学的忙碌和高中的忙碌截然不同,是一种……漫无目的忙碌。日子一周一周像是按下了快进键的过,可若真让我回忆一下忙碌完这一个月我有哪些进步,我却哑口无言。是的,我忙忙碌碌的过完大学刚开始的一个月,却没有得到任何收获,甚至可以说,我把时间荒废了一个月。我一味的追求让大学生活充实起来,但却忽略了稳中求进的充实。这一个月来,如此之快的节奏让我根本无法沉心去领悟大学生活的真谛,我沉心反省,终于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急、躁。我开始回忆刚上高一时,郭老师布置给我们的第一个作业——我为什么要求学。我翻出来高一时稚嫩的我写的《我为什么要求学》,又看了高三快毕业时写的《我为什么要求学》,心态变化非常直观,十八岁的我回头看十五岁的我,觉得幼稚是一定的,但更多的,反而是一种怀念。现在的我,甚至不如三年前的我那般沉稳,那般了解自己,我被快节奏生活蒙蔽了双眼,一味的追求快、追求结果,而忽略了稳、忽略了过程。我猛地发现,上一次让我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孟子云:“其进锐者,其退速。”稳而思进、慢而有为,才是慢生活的真谛。好在,在大学一个月时光流逝后,我终于拨开迷雾见真光,找到了问题所在,现在,我要重新整改一套生活方式,有目标有方向的,去迎接接下来的生活。
记于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