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早晨,我和孩子们还在温暖被窝里,婆婆和公公在客厅忙碌着,一会听到婆婆交待公公记得往暖瓶里装开水,一会听到婆婆在阳台晾衣服时叉子碰击晾衣杆的声音,一会又听到婆婆在厨房洗碗盘的声音。我听得都不好意思继续躺被窝了,但是我起来想要帮忙做些什么时,婆婆直推我赶紧去吃早餐,什么都不需要我做。
就像每次我们准备离家,老妈就一大早买各种特产给我们带回深圳的感觉一样。突然地,我觉得我还被长辈疼爱着,即使在老妈走了之后。
临下楼,我抱了抱婆婆,跟她说一定要好好的,希望他们身体都健健康康的。婆婆眼睛湿润,也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知道了,我的好儿媳妇。你在深圳照顾两个孩子也辛苦,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记得按时吃药。”
两个孩子已经跟爷爷一起将行李拿到楼下的滴滴车那里了,看着爷爷依依不舍的眼神,我赶紧让小小蓝抱一抱爷爷,再让两姐妹和爷爷合照(婆婆不喜欢拍照),在两姐妹一声又一声的“拜拜”声中,滴滴车驶出了小区大门。
车开出几分钟之后,我给公公打了个电话。公公以为我们又落了什么东西在家里,语调里有些紧张。其实我只是想跟他说我放了一点钱在微波炉上面,让两个老人家添件衣服的。他们是不会当面要我们的钱的,所以,我只有这种先斩后奏的方式。
很多人都好奇我怎么这么匆忙一个人带两姐妹跑回老家一趟。其实这个念头在我妈走后不久我就有了,没有了外婆,我希望两个孩子要多跟爷爷奶奶接触,我们还有家,我们还有一个期盼我们回的家和长辈。刚好有一天,小小蓝说:“妈妈,我想我的爷爷奶奶了。”我立刻跟她说过几天带她们回那个有爷爷奶奶家。
匆匆忙忙回家是累,不过主要是路途的累,内心的感觉还是很温暖的。刚回到家,就看到婆婆忙碌着煎潮汕特产蚝仔烙,另一个煤气灶上“咕嘟咕嘟”炖着牛腩萝卜汤(两个老人家不吃牛肉,是专门买给我们的),饭桌上还有一只黄澄澄的胡椒蒸鸡和几碗奶白奶白的鱼汤,“接待”级别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儿子没有一起回来而降低。
这就是家的感觉,也是我没有亲生母亲后首先想到要“寻求”的温暖怀抱的感觉。
2020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悲欢离合的年份。
难得一家四口回娘家过春节,因为疫情,又难得地呆在家里一个月,好好地陪了老妈一个月。那时虽然也紧张地关注着各地的疫情,但也特别珍惜这意外的可以重回一家十几口人热热闹闹生活在一起的时光。那段时间,对于疫情地区来说,是难过焦灼的,而在我们家却是温暖热闹的。那时候,还在为自己偷偷庆幸。
可是,世事总是难以猜测的。没想到欢乐在年头,悲伤却留在了年尾。
2020年的重阳节前两天,我带着小小蓝去市场买菜。路上她问我:“妈妈,外婆会死吗?”虽然她时不时就会问关于死亡的问题,那天我还是跟她说:“别老是问这个问题。”10分钟之后,我就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82岁的老妈孤独一个人在床上走了。
当时,有一种天都塌下来了的感觉。一切都太突然,突然到所有人都不相信,可是谁会拿这样的事开玩笑呢?前一天还在跟她在电话里聊越军要攻打中国和核科技新闻的我,更是无法接受这样的消息,却不得不悲痛地接受这样的消息。
这些年,很多朋友在我的朋友圈时不时看到我发我与老妈互动的信息,除了羡慕老人家80高龄还有阅读的热情,就是羡慕我们的母女关系。是的,我的记忆里我没有明显的叛逆期,甚至一次顶撞老妈的记忆都没有,因为我有一位让我尊重并敬畏的母亲。少年时期,我觉得我的偶像除了周总理就是我的老妈。
16岁那年我就开始离家求学,与父母的相处都只有寒暑假,所以特别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每次回老家,我都舍不得离开他们去看那些老同学,没有兴趣去参加同学会,更没有丢下他们去游山玩水,就觉得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每一秒都特别的珍贵。我像个孩子一样,跟着老妈去放牛,跟着她去喂狗,搂着她的肩膀去市场买菜,或者就坐在厨房的柴火堆旁边看着她煮鸡食,跟她聊天。
陪在老人家身边的日子总是少而珍贵的,大多数的时候是隔着电话跟他们谈天说地。有时候隔天没有打电话回家,我就会习惯性跟孩子们唠叨一句“好久没打电话给外婆了”,然后就会打电话回去,每次聊都要半小时左右。
正所谓感情有多深,离别就有多痛。老妈走了到现在近两个月了,我没有一天不在想她,有时候想着想着就会流下泪来,那些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文章都不敢看,那些关于父母的歌曲也都不能听了。
有一天在红绿灯处听到街头艺人在唱一首关于牵挂妈妈的歌,我的泪水立刻就失控了。刚好小小蓝回头来看我,看到我在流泪,问我:“妈妈,你又想外婆了吗?”我点点头。这段时间,她已经习惯我时不时的流泪了,每次她都会抱抱我问我“妈妈,你又想外婆了吗?别伤心了,将来我们老了去了天堂会见到外婆的。”小家伙不知道天堂的路是有去无回的,总是以这种方式安慰我。
2017年,我写过一篇《我希望能让你看到我有出息的那天》,2020年,当我看起来开始有点出息的时候,老妈却看不到了;我多年为之努力的力量,坍塌了;我多年追逐的方向,迷茫了;我多年的牵挂,也随风而散了……
2020年,我的远方再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