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在用好个人自学、做实集体研讨、加强调查研究、拓展形式载体等方面的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有效带动全党大学习,事关深入推进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还须“四味”一体,系统发力。
个人自学要有“回味”。个人自学是开展理论学习的基础方式和重要手段,个人自学深不深、实不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理论学习的质效。认识真理是一个波折反复的过程,如果在个人自学阶段不到位,就容易困在第一步,“不得其门而入”,遑论后面的集体研讨与调查研究。要拿出“好书不厌百回读”的劲头,扎扎实实把原文嚼烂,把原理悟通,达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在不断“回味”中,切实弄懂伟大思想的时代背景、基本要义、深刻内涵等等,力戒学了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是,“一瓶水不满,半瓶水晃荡”。
集体研讨要有“辣味”。理论学习不是四平八稳的作报告,它是一个勘错求真、思想交锋的过程。理解不同不代表学得不到位,相反,有疑问才能更好在辩理之中明理,有差异才能进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样一个过程,正是马克思主义用真理说服人的生动展现,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展现。一些领导干部,在参加集体研讨时,经常说些“片汤话”“场面话”,对别人发言中的不足之处不愿指出,对自己的疑惑也遮遮掩掩。学无止境,新问题、新困惑的产生,是认识论本身所决定的,绝不能回避,要在“辣味”里求真求实。
调查研究要有“土味”。理论不是虚无缥缈、浮在云端的,理论学习也不是坐而论道。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就必须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好,旗帜鲜明地到基层一线、田野地头去,向“民间高手”取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事实上,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对群众“呼声”的直接回应,“民心工程”的温度,体现在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反之,那些“拍脑袋”搞出来的决策,最后大多都变成了“无用功”,得不到群众的“点赞”与“叫好”。调查研究要有“土味”,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听民意、访民情,真正把“问诊桌”摆到村头巷尾。
形式载体要有“新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提高理论学习的质效,还要善于运用新形式和新载体。当下,很多单位在开展理论学习时,往往都是“老一套”,“三板斧”用完后,就没有什么新的方法和举措了,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影响理论学习的效果。要在把握实质的前提下,不断突出形式载体的“新味”,如将课堂转移到红色场馆、田间地头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又如利用PPT、视频、音频等科学化、形象化的学习手段,将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地表现出来。当然,这些手段的根本所在还是内容,绝不可盲目创新、颠倒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