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3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晚七点有幸聆听了作家安宁讲述如何把日常生活转化为写作素材。

如果说人生是无边的海岸,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就是埋藏在其中的珍珠,只是需要有一双善于挖掘和寻找的眼睛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安老师以我们吃饭,穿衣为例,指出只要细心观察,紧抓周围环境与人的特征进行描写,这样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针对某些同学说自己的文章杂乱,过于意识形态,安老师提到运用树型写作法写作前去画一个树状图。大至要写什么,开头怎么写,中间涉及到什么内容,有哪些细节可以融入当中,用简短的字句在文档当中去记录下来,这样的话文章结构就清晰可见,条理分明了。

安老师说要想提高写作功底,最好的方式就是写短篇小说和阅读短篇小说,她认为契科夫的短篇语言表达能力强,特别适合阅读。她还指出应该大量阅读中国古代的短篇小说,并举黄梁一梦,南坷一梦,还有《三言二拍》,这些古代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写作中不要重复地使用同一个词。不要大量地使用形容词,去形容词是一个作家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

在收听过程中,我还提出一个问题:写作缺少感情,该怎么办?安老师说:如果你写的事情你没有感觉,你可以换个事来,最贴近日常的素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可以匿名化的写,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

感谢二美,感谢好报,这届分享收益非浅。期待下一次的分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