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创阅活动由一个发现开始:在花京体验的幻想小说《老死论》中接连提到两个诗歌创作的邪道方法。现在来一探究竟!
“绝妙的僵尸”
这是超现实主义者发明的一种写作方法和实验。最初的参与人数按一定格式由5人参加,彼此互不参考,把脑中浮现的词语写在纸条上,最后随机组成的句子往往有着出乎意料的美感。而游戏本身也正是从这种机制下组成的第一句句子而得名。句子完整为“绝妙的僵尸将饮新酒”。这一写作实验亦是后来各种自动写诗方式的雏形。
问:“绝妙的僵尸”,还需要解释一下,可能理解有误。
答:绝妙的僵尸要事先规定句型,类似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名词),绝妙的僵尸一开始的格式,这个句型可以参与者自己贡献,看到好的句子,把词性拆分后,在分配来填就可以。
僵尸有趣,但是为了聚焦,这次在群内举办创阅游戏我们先玩下面的“炼金术”。而后面的线下聚会,则按照顺序来啊。
“炼金术”
意为把最一般普通的文字变成诗歌的技术。不论是新闻报导,传记纪实,或任何说明文档,只要善用诗歌的洞见,万物皆有诗性。
此处衍生提问:万物诗性,“炼金术”是否也可以用在其它体裁里?
原文参考:《Vol.32 - 炼金术》
问:在“炼金术”阶段描述有一笔带过的地方,“炼金术”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就是用一种语调来把任何文字变成诗歌的意思吗
答:炼金术其实就是在自己的作品里不动声色的混入一些摘抄部分。
这个灵感的来源也是超现实主义诗歌里面来的。出处是洛特雷阿蒙的《马尔多罗之歌》我不记得是第6支歌还是第4支歌了,他摘抄了一段植物学描述,但是诗歌发表初始的时候,读者们是不知道的。经过很久才被人指出。但是这段插曲我现在网上找不到了。
语调是我自己添加的部分,我的意思是不仅仅是把摘抄融入到诗歌文字,甚至是整段的摘抄,只要经过作者的诗化处理,都有可能成为诗歌。诗化可以是“语调”,可以是“搭配其他非摘抄章节”可以是“重新组织断句”这样的意思~
关于语调,原文参考:《Vol.23 - 灯唱登场》
与鲜艳的着装色彩有着强烈反差感的,是她那不带情感的声音,劳伦斯甚至奇怪,这样不会抑扬顿挫的老师,真的适合教诗歌吗?
灯唱老师给自己报幕,接下去她要朗诵一首诗歌,叫做《牵牛花》这首诗完全出自她的手笔,是一首非常奇怪的诗歌。很快大家都沉浸在她冷淡语调中,这首诗把牵牛花的根茎叶,花和种子都描述了一遍,却有一种在平淡描述中触摸事物本质的魔性。
问:炼金术如果把握不好,应该是会变成抄袭吧?
答:我觉得,“炼金术”看起来不是抄袭的关键在于,引用以后完全改变初衷。叙事不再是叙事目的,描述不再是描述的目的。如果本来就是想要叙事,去摘抄一段叙事的,看起来就会变成抄袭了。
附:关键就是诗性地把握诗性。
问:使用“炼金术”时,诗歌的意境如何统一?“诗性”这个词没什么概念。
意境,能让人产生什么样的共鸣,让人身临其境地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感觉里。古人为了意境,可以放弃工整,甚至放弃格律,使用拗句,不顾平仄,合掌等忌讳。比方《满江红》,就犯合掌忌讳,但偏是千古名句,让人热血沸腾。
有的好诗,每句单拿出来平平无奇,组在一起就达到很高的意境。戴望舒的《雨巷》,油纸伞、巷子、丁香、姑娘,每一样单拿出来很平常,写成的诗让人如同回到民国文艺情调的时期,身在雨中,邂逅一個忧愁的女生,产生一种似爱非爱的情愫。
這大概就是意境吧!
答:是这样的,在举例的那几首中确实很难做到,古诗词格式节律都有严密的格式,如讲话一般的记叙文就很难贴合。这也是这个手法会出现在超现实主义时期的一个原因吧,但是现在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现代诗范畴。
问:在小说中提到的《牵牛花》,原本有那首诗的折页吗?如果没有,那是不是说明老师需要自己备一首新作品和材料。还是不需要备,因为是在群里,没有展示的现场感觉?
答:原本没有那首诗,但是可以找到《马尔多罗之歌》里面引用植物学的部分,起码是第四支歌以后。
P.S.诗性示例暂时只找到了《马尔多罗之歌》第五支歌开头的椋鸟部分,这里直接插入了法国博物学家和散文家布丰的《自然史》段落。若有人发现更为大众熟知的示例,请一定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