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什么叫格局?格,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和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
1. 你有职场格局吗?
《学习的格局》是由中西合璧的亲子教育专家黄静洁所写,她是两个“优等生”的妈妈;也是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的夫人。学习的格局包括学习效率、学习自控力和未来竞争力。培养优秀的孩子,需要让孩子有学习的格局,要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时间管理、自律性等等。
从校园步入职场,同样也需要工作的格局。你是否有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竞争力?你的职场目标是什么?是一直做一个职员,还是想当一个管理者?是仅仅想糊口饭吃,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你的职场格局有多大,决定了你是否有未来发展、未来竞争力。你的目标决定了你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是应付了事还是认真对待。
2. 把工作的格局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事上
格局是具体的,要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事上。面对日常工作,有的人会感觉到琐碎,感到到厌烦,但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整个部门、整个单位、整个系统的格局上去思考,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工作的意义。如果每天只把眼光盯在本职工作的小事上,像一只蚂蚁一样看事情,反而容易出错,容易停留在原有的水平,做重复性的工作。
3. 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半径
在《学习的格局》中,讲的是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做父母的,要能跟孩子交流到一起。今年,因为疫情影响,我家孩子跟她的铜须一起打手机游戏,里面会有很多历史任务,大乔、小乔、武则天、狄仁杰等等,如果做父母的,有很深厚的历史知识,便可以引导孩子多看书学习。当孩子慢慢长大,孩子跟父母交流的少了,跟自己身边的同学交流的多些。这时,可以让孩子扩大社交半径,寻找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如果只与一两个同学来往,很可能被这一两位同学影响。
同样,在工作中,也要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半径,能否有人际影响力,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十分重要。加强人际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提高创造力。职场中,你会发现,拥有创造力远远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总之,我们要主动培养自己的格局意识,善于从大格局来思考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自己的“井底之蛙”,被一件件小事搞得团团转,失去了大方向、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