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张爱玲。
又名《十八春》、《惘然记》。
这本书看了很久,断断续续大概有三个月,在18年的春天。
或许是时代感太重,总感觉不能很好的沉浸进去。
当我读完《台北人》,回来再看,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是能在某个点,狠狠的刺痛着我们。
说起张爱玲,总会想起叶嘉莹,也想起无数于深夜打碎的镜子。
民国爱情,十有九悲。
对这句话最初的了解认识,就是来源于这本书,世钧与曼桢的爱情。
曼桢怀着姐夫的孩子,被姐姐关在屋子里,她看着窗外的景色和跳上窗台的鸟,流下眼泪。想着出去了,见到心爱的人,要把这里的桩桩件件,都说给他听。
两厢奔赴,看似美满,却终抵不过人性的险恶,与历史的洪流。
纠缠半生,又只剩一人独自的半生。
故事中的人,各自有各自的苦难,除了坚守与等待,好像也做不了什么,或者说,做什么都很难有理想的结果。
就算再见,又能如何。
张爱玲真的,写透了人心。
不同于汪曾祺《晚翠园曲会》行文的最后,人都是客死他乡的,善终的有,不幸的也有。现实中的人,是明确有结果的。
而故事里的人,我们只知道他们粲然的前半生,不知他们唏嘘惘然的后半生。
我们总有太多的遗憾,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成为了长久的伤痛,有些成为了不能被提起的过往。
2018的我和2022的我,借着这本书,浅浅谈下自己这几年的成长与变化。
人生太长,我们怕来不及,人生太短,我们怕遗憾。
2018——现在做很多事情时,都会畏首畏尾的。要考虑的太多了,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2022——当年考研,准确的说,是用来逃避的。
讨厌工程,讨厌跟工程所有关的一切,讨厌逢年过节总有人问,毕业了要去哪个工程队给人干活去。也怕遗憾,因为还没毕业,因为可以双证毕业,因为觉得还有时间可以好好的再想想,多想想,换个专业考研,换个城市生活,肯定能有更好的选择。
只是人生太长不等于来日方长。
这几年里,很多事情都稀里糊涂的,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坚持,更不知道要如何改变。得过且过,无力挣扎。但是当这种诡异的平衡被打破,特别是离开鲁中以后,步调急切,总想着要证明什么,却什么也没证明。一边着急,一边怕来不及,哪怕到今天,都还在不断的摸索着,试探,寻求新的发展。
这四年间,两年在怕来不及,两年在怕留遗憾。一边在挽回,又一边在失去。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2018——没有什么是值不值得的,总是相信,凡事凡物的得到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也更愿意相信,遗憾比后悔的难受程度是小一些的。
2022——相比较前几年的功利,现在其实平和了许多,价值观也在转变。
以前总认为,喜不喜欢不重要,值不值得才重要,而衡量是否值得的,就是金钱,甚至金钱课一成为唯一衡量价值的标准。
但是这个值得,随着这半年的向内回归与探索,开始变了,不再利益至上,变得简单了,它可以有很多形式,比如,一次快乐的出游,一班没有目的地的公交,一块精致的点心。
甚至,连曾经没有结果的感情,都是有它独特的价值的。
半生缘,其实就是一生。
2018——其实回过头来看,真正记得的,也就只有那几年。
2022——这一点,与前相较,并没有太大改变。
尽管总有人说,无限追忆的那几年,其实就是最辉煌、最高光、最无可取代的那几年,这一点我并不否认,却也不完全认同。
那样的几年,确实是我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青春,张扬、明媚、无所畏惧。
以后也许会有更加灿烂富足的日子,但每一段经历、时间被替换后,都不足以让我,成为我。
这几年可以成为我一生之中的短暂回忆,一生却不会短暂到仅有这几年的回忆。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是永远有一个人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2018——曾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认为臆想出来的人,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并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不期而遇。
2022——有人在等我,换一种说法,我也总是在等待着谁,等待着被遇见,被牵绊。
这几年里,逆过,在低谷里绝望,在绝望里开花,更有顺过,在每一次尊重内心的选择后,在每一次因果轮回里。
他来或不来,他是什么样子,都无所谓,我的存在,不应该只是等待,他也是。
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
2018——以为身陷爱情的人都是卑微的,做小伏低的。
2022——不必卑微。我能成为我,本身就是值得骄傲的事情,遇见爱情,当为锦上添花。
梦到过这么一个场景,出席前任婚礼,特意穿了高跟鞋,只为不在前任面前跌份,但是地毯太软,站不稳,扭到了脚。
前任正在走来敬酒的路上,而我还在犹豫是否要坚持踩上高跟鞋迎上去。
最后当然没有坚持,而是平静的脱下了鞋子,赤着脚走上了近前。
他笑我粗鄙,我敬他日日如昨日。
醒来想想,我的骄傲不允许我低头,前任也完全不够让我忍着难穿的高跟鞋去敬酒。尽管曾经欢喜。尽力过好自己就好,也不是非要成为谁,更没有谁高谁一等。我们有过一段,已然功德圆满。
以前总觉得结果重要,但数学老师说,过程对同样得分。
对于二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指缝间的事,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2018——所以啊,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抓住青春的尾巴吧。过后的几十年里,就是要靠着这几年的回忆过活,就像《破碎的时光》中的赛凯琳,她说她不要老。
2022——我二十五岁,二十岁过还没有八年和十年。
但是我已经能深刻体会到学生与打工人的不同了,学生盼望周末,打工人盼望过年。学生时代,丰富多彩,朝气蓬勃,有无限的精神与活力去创造人生;打工人只想下班,只想躺平,日复一日,死气沉沉。
三年五年,并不足以成为一生的事,十年八年也不会是指缝间的说溜走就消失的时间。时间这件事啊,是最没有意义的事了。什么七年不七年的,是我们都没有留到最后,是时间暂停在七年的位置了而已。
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2018——在大学这几年里,不止一次的想让自己的生活回到之前的平行状态,午休时看书,傍晚时听歌,明明大学的时间更自由,但怎么就那么难做到。
2022——对比《亲爱的弗洛伊德》时期的“来的时候好好的,怎么就回不去了”,已经不一样了。这个回不去更多的是说对青春年华逝去的可惜,对过去之事的怀念,对眼前人的抱歉。我们回不去了,我们结束了。
昨日之事,过则过矣。虽然现在仍在摆烂的循环之中,但是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每一次的重复,必然会带来新的机遇。
是回不去了,也不会再回去了。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2018——有点子触动,但不知道是什么。
2022——一个人,真的可以过的很好,当然也不否认,恋爱,也可以很美好。当一个人在独自成长的环境里久了,反而是很怕突然出现的人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的。
如果有一天,我选择了两个人的生活,那一定是因为两个人的生活比一个人更好,而不是因为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