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抑郁症,大家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认知,一种视抑郁症为洪水猛兽,认为抑郁症必须长时间服药,一种则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的小感冒,每个人都可能会得,不必大惊小怪。
这两种认知无所谓对错,但都有失偏颇,一种把抑郁症想得太严重,一种把抑郁症想得太轻。
那么抑郁症患者该如何做才能摆脱抑郁症的魔爪?
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张久祥所著的《一念光明》,可以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正确的认知。
张久祥,实战派心理咨询专家,他以其35年所治疗过的13500真实案例,写成了《一念光明》这本书。
一、抑郁症没什么可怕,任何人都可能有抑郁情绪
张久祥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自然现象、生命现象、心理现象交叉互动的产物。”所以,抑郁症出现是一种必然,而不是偶然。
而且他还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负性状态。人生有正性状态,即正面的、积极的状态,必然有负性状态,即消极的,颓丧的状态。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负性状态慢慢改成中性状态,最后改为正性状态,就能消除抑郁状态。
我们大可不必把抑郁症看成洪水猛兽,痛斥它,排斥它。
我的一个长辈曾经说过,“生和死都是人需要经历的,没什么可怕,可是现在太多人怕死了,为什么生属于你,死就不属于你呢?”
同样,快乐属于我们,那痛苦、抑郁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不能只要快乐,就不要抑郁。
我们对于抑郁,要以“命运以痛吻我,我却抱之以歌”的态度去应对。
那么,抑郁症在我们心里,就不占什么份量,它只是一种情绪而已。
二、五类人容易得抑郁症,要对自己好一点
那什么人容易得抑郁症?张久祥说有五类人比较容易得。
哪五类人?求完美的人、敏感脆弱的人、固执的人、易自责的人以及易内疚的人。
一句话总结,这五类人就是易敏感人群。
这五类人容易钻牛角尖,把别人的错误都归结于自己,把自己的责任看得比天还大。
他们本身就快乐很少,因为背负地太多。
他们每天都战战兢兢地活着,当有一件事打破了他们的平衡的时候,抑郁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他们身上。
其实,这五类人如果多关注一下自己,多关心一下自己,多抛弃一点自己自认为的责任,那么,他们的快乐就会增多,得抑郁症机率就会减少。
所以,张久祥对这五类人开出的配方就是:“完美的人放下苛求,敏感脆弱的人适当忽略感受,固执的人多一点弹性,易自责的人不攻击自己,易内疚的人拥掉亏欠感。”每天多为自己想一想,少为别人想一想,就OK了。
三、家人朋友如何陪伴抑郁症的TA
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和朋友都想帮助抑郁症,可是往往越帮越忙,很有一种无力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陪伴抑郁症的TA,作者张久祥说:“需要理解加陪伴。”
他在《一念光明》中讲了一个例子,有一个成功人士,独居的父亲已经80多岁,但是非常喜欢拣垃圾,一天不拣就难受。
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求诊于张久祥。
通过严密的检查和评估,张久祥把父亲拣垃圾的原因找到了:父亲长期一人独居,无法排解孤独和不安全感,而拣垃圾,则能让他获得内心的陪伴感和安全感。
儿子听闻是这个情况,泪流满面,说终于理解父亲了,会经常去陪伴父亲,不让他觉得没有安全感。
儿子通过张久祥,了解了父亲。
而我们,如果家人是抑郁症,往往很难理解他们,因为家人不会自己说。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感同身受呢?
张久祥说可以把握住抑郁症的“四大被包围感”:
第一种,被痛苦包围
第二种,被黑暗包围
第三种,被冰冷包围
第四种,被无助感、无能感、破碎感“三感”包围着。
其实,这四种都是绝望的情绪,我们作为家人朋友,只要把握住绝望的情绪,就能感同身受抑郁症,并破解它。用快乐去破解痛苦,用光亮去破除黑暗,用温暖去破解冰冷,用饱和式帮助破解无助、无能、破碎。让TA包围在幸福当中,自然抑郁会渐渐远去。
但是,抑郁症治疗是持久战,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抑郁症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那么治疗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张久祥在《一念光明》中着重强调,抑郁症治疗是“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反而步子慢一点,以放松、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反而更容易走出来。”
所以,我们不用把抑郁症看成洪水猛兽,避之不及,也不把抑郁症想得太轻,仿佛感冒,而是和抑郁症和平共处,正视它。
每个人都会有抑郁情绪,它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是,就是让自己多多的快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