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2018.9.28(164)
听过许多宝妈送上幼儿园时,总会习惯问:"孩子去幼儿园学什么?"或者有干脆者就直接说:"反正只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了",或说"只要他每天高兴来幼儿园就可以"……
孩子为什么要送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是认字?唱歌、表演?孩子为什么来园会哭?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出的孩子表现会不一样?所有教育的问题,其背后都涉及到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要处理,即孩子与父母、学校、社会的关系。
如何走上教育正道,不被孩子的种种表现引发烦恼与焦虑,那需要父母学习和了解教育,也是唯一最直接、最有效、最能根本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还会收益一箭多雕的好处。
今日早起,正道宝在半睡半醒间也跟着起来,躺在沙发上,自娱自乐享受自在早晨时光,妈妈在旁边晨读,也没有打扰,一个小时后,开始反复拉妈妈的手,要去参与他的活动,妈妈坚持不动声色、不离开座位,过程中有两次很接受地玩自己的去了……
准备上幼儿园啦,穿鞋吧!不理会,继续玩自己的,妈妈再说,出发上学了,依然不理会,还是玩自己的……于是坚决出门说再见,不出20秒,正道宝居然自己已经哭着打开了门尾随而来。这次请拿鞋,速度就快了。接下来特别小结今日观察到正道宝几则表现,自认为都是家长主动和幼儿园老师一起互相常沟通教育观下收获的结果。
事例第一则:自己已经会穿魔速贴绑带的凉鞋。虽然过程中多次争取妈妈帮穿,但是被坚持的妈妈战胜了,只能自己穿。看着孩子稍有点费劲穿好鞋子,孩子此刻也许不知道什么是成就感,但是妈妈真的收获到了孩子又长大了一点的成就感!
事例第二则:自己背上书包,过程中没有求助。只见他先将右手穿进一边背带,另一边则采取身体带动书包摇晃的方式,需要用眼睛余光看到背带晃过来了,抓住时机将左手再穿进去,就这样来回了三四次,居然成功背好了书包,还很自然地样子……在观察过程中,旁观者一定要忍住即刻去帮忙的冲动,孩子一次次的尝试就是帮助他自己总结经验,从而渐渐获得了自立自信。
事例第三则:来到幼儿园吃早餐,整个过程能保持安静,发现邻桌的小女孩吃早餐发出声音,他就竖起食指按在唇边,示意吃饭不说话,对方稍有声响,就又做动作示意一次。幼儿的学习力很神奇,执行力也很神奇,需要我们示范者一次次的正言正行影响之。
明日又到了每周六的家长共学时光,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