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大扫除,是过年应有的仪式感。
据说再不喜欢打扫卫生的人,再不舍得扔旧物的人,在“财不入脏门”这五个字的感召下,在大年初五“迎财神”的重要历史时刻来临之前,都会重塑“任督二脉”,积极开始拾掇自己的物品,力求至少形式上能够让“财神”多看几眼自己,来家门串串门,能让来年自己能够基本解决发财问题。
尤其是父辈,他们经历了“匮乏时期”,虽然后来迎来了改革开放,但骨子里仍然对物品心存敬畏,不论已经过时的、陈旧的,还是基本不会使用的,但凡觉得未来有1%的可能性还能使用到,就会选择不扔。这个逻辑换个角度想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里要提到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概念——心智带宽。
心智带宽是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家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在著作《稀缺》里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大脑处理复杂信息时所占用资源的能力,类似于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带宽。
心智带宽可以理解为大脑处理信息时所需的信息通路宽度。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决定了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当心智带宽充裕时,思维灵活、判断准确、行动果断;反之,则容易陷入犹豫、拖延乃至决策失误的泥潭。
家里的旧物占据着自己生活的空间,对于大城市来说,这些空间可是大几万元一平米真金白银买来的,但却堆放的是不值几块钱的旧物,它们天天挤占着自己的生活空间,却没有带来成比例的使用价值和情绪价值,甚至很多时候情绪价值为负数(担负家庭纪念的照片和特殊纪念物除外,它们会带来正向的情绪价值)。
按照心智带宽的概念推演,家里的旧物占据着自己大脑处理信息的通路,占据太多,就无法让我们更有心力处理日常的其他事情。我经常拿信用卡来举例,很多人都有养几张信用卡的习惯,为的是自己能有更多的“额度”,以卡养卡,能够享受银行和发卡机构带来的所谓福利。但如果从心智带宽的角度,我们无法很轻松的算清楚这里边的借贷金额与归还时间点,它们占据了太多的心智带宽,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很可能因为信用卡逾期,或者没有按照使用规范产生罚息、滞纳金,于是推高了用卡成本,导致不必要的损失,进一步影响了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情绪,实在是得不偿失。
同理,在旧物处理的问题上,我们为了这1%的概率(未来99%的可能性都不会发生),牺牲的是眼前可以更美好的生活空间和心情,还有因此无谓消耗的时间。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ROI(投资回报比)都是不划算的:
短期,旧物没有使用,就没有回报上的优势;
长期,等到旧物被使用时,之前积累的空间和时间消耗带来的损失,相比于使用后的价值,也是缺乏回报的优势的。
因此,从财神的角度、心智带宽的角度,以及ROI(投资回报比)的角度,过度囤积旧物都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当然,我们更不需要为旧物扔掉感到遗憾,通过社会的物品回收体系,它们都会物尽其用的,只是作为物品曾经的主人,我们需要放手让它们去找到更好的“主人”而已。
让我们都能真正想清楚以上这些吧,年前做一个大扫除,迎接未来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