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1日,为了躲避战乱,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这三所中国顶级大学,在长沙组建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辗转到昆明,并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尽管只存续了八年零八个月,却培养出8位两弹一星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0多位人文大师和170多位两院院士。不过,这都是后话。
▲西南联大正门
国立西南联合成立后,遇到了第一个大问题:谁当校长?
当时南开大学校长是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是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是蒋梦麟,三所学校合并,校长肯定是三人之一。
三人都是享誉海内外的大教育家。论名气,张伯苓最大,被称为教育泰斗;论官职,蒋梦麟最高,曾作过南京第一任教育部长;论精力,梅贻琦最年轻,是难得的教育界后起之秀。
▲三位校长
国民政府也不知道应该让谁当校长,于是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张伯苓、蒋梦麟和梅贻琦三人,组成常务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谁说了算,三位大神自己角逐。
年龄最大的张伯苓知道,如果三个人共同管理,肯定是会出问题的,于是主动退出,前往重庆,将管理职权全部交给蒋、梅二人。
▲学生下课了
在走之前,张伯苓将自己戴的一块表给了蒋梦麟,意思是蒋梦麟全权代表他。并告诉自己的学生梅贻琦,梅最年轻,可以多出些力。
其实,张伯苓这么安排已经很明显,自己让权,助蒋梦麟成为实际上的校长。
不过,蒋梦麟觉得梅贻琦年轻有为,自己也学着张伯苓,离开昆明,当起了甩手掌柜。所以,在办学期间,主要是梅贻琦在主持校务管理工作。
▲梅贻琦
梅贻琦没让另两位前辈失望。当时正值抗战期间,不但物资极度匮乏,而且还经常有空袭侵扰,条件之恶劣难以想象。
首先梅贻琦需要解决的就是吃住问题。他亲自到各级管理部门申请拨款,搞关系,打感情牌,只要能给学校资金,怎么都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校师生都能有安身之所,有教学场地,绝对是一个奇迹。
▲联大学生在做实验
当时的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通胀严重。于是,梅校长建议给教师的工资以实物形式支付,还派遣专人到周边采购大米,保证教授们的温饱。
同时,梅校长还带领师生自主生产,增加收入。
▲梁思成设计的茅草房宿舍
梅贻琦的办学理念非常超前,他认为大学的核心在于教授,所以西南联大与原来他管理的清华大学一样,实施"教授治校"制度,而且教授们的工资都非常高。
所以,当时国内学术界诸多顶级学者,纷纷投奔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闻一多、朱自清、叶企孙、吴大猷、冯友兰、金岳霖等大家,都加入了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图书馆
后来的西南联大,创造了我国教育界的诸多纪录,被称为"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其实梅贻琦的"教授治校"理念,张伯苓、蒋梦麟两位并不完全赞同,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充分相信与放权,才能让西南联大,载入史册,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