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描述北京春节风俗习惯的散文。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内,北京市民欢度春节的情景。通过对春节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景象。
这节课准备教学时,我突发奇想,我不想利用原来设计好的课件来按照常规授课,而是先听写了本节了生字词,提问了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因为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孩子们对作者,对课文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听写的结果效果还蛮好的。
在授课过程中,我从以下五个环节开展
一、对比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我通过设计两个表格,一个是课文中老舍先生介绍的春节,另一个是针对响应的时间,说说我们家长的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这种对比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第一个表格中,我详细列出了课文中老舍先生介绍的春节习俗,包括时间、风俗习惯、详略写法以及课文读后的感受。我引导孩子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信息,填写表格。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氛围。
第二个表格是针对孩子们自己家庭的春节风俗习惯,我让他们在表格中记录下家里过春节的时间、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这个环节让孩子们有机会分享自己家庭的春节习俗,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同时,通过对比两个表格,孩子们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春节习俗各具特色,这让他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家庭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种对比学习的方式,孩子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这种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畅谈感悟 重点分析
在这个环节中,我鼓励孩子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其中详细描写的时间和习俗,并记录下来。他们可以注意到老舍先生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北京春节的热闹场景和独特氛围。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还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接着,我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悟。他们可以谈论自己对课文中某个时间段或习俗的理解,或者表达自己对作者笔下的春节的感受。有的孩子可能会提到课文中描述的鞭炮声、烟花绽放的美丽景象,以及家人团聚的温馨氛围。其他孩子可能会谈到自己对传统习俗的好奇和兴趣,或者分享自己家庭过春节的独特方式。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需要组织语言、表达清晰,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倾听他人的分享,孩子们也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比学习,感悟写法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学习了课后链接斯妤描写的《除夕》,并与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中描写的除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孩子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两位作者在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斯妤的《除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而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则更加注重描绘整个春节的氛围和习俗。
通过对比学习,孩子们明白了写文章要根据所要描写的主题来安排写作材料,突出文章中心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无论是描绘细节还是展现整体,都需要围绕主题进行有序的组织和表达。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比斯妤和老舍先生的描写,孩子们还发现了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他们学会了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总结了春节习俗,并探讨了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我们也讨论了现代我们应该传承什么,摒弃什么。通过孩子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在讨论中,孩子们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根和魂。他们喜爱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喜欢通过传统习俗来感受节日的氛围和家庭的温暖。
在传承方面,孩子们认为我们应该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现代社会。他们希望能够继续保留春节的团圆、祈福和喜庆的习俗,传承给后代。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一些传统习俗可能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摒弃一些陈旧和不合理的部分,与时俱进。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他们意识到作为新一代,他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的培养,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五、学法迁移,小练笔,
在学法迁移环节,我让学生动手写写自己家乡的《除夕》。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家庭过除夕的特色。
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回忆自己家乡的除夕习俗,描述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对家庭温暖的感受。他们可以写写家人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等活动,或者描述家乡特有的庆祝方式。通过写作,孩子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家庭过除夕的特色,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学法迁移的环节,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对比学习的方法,还培养了观察力、表达力和写作能力。他们通过学习《北京的春节》,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这节课还算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