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以前同事在朋友圈里发文抱怨自己没有做好监督,原本365天高级训练营已经打卡了270多天却因为疏忽而没有学完30分钟,打卡失败。她非常懊悔!后悔没有亲自看一下儿子的学习结果,后悔坚持这么多天最后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前功尽弃!她说,这200多天儿子因为打卡读英语和她吵过闹过很多次,都坚持了下来。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功亏一篑了。懊悔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心情非常可以理解。
我记得在最开始我在流利说读英语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倒不是参加了什么训练营,但是我天天打卡。一是打卡可以提醒自己要坚持阅读,其次晒自己的学习打卡时间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学习了多久。后者是我打卡和学习的最大动力。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而学习,而打卡,而不是出于内心的真正需要,不是出于自己纯粹的兴趣爱好。虽然打卡确实可以帮助自己监督学习。但是我想若是打卡能起到监督作用,还是说明这学习是被动的,不自觉的。这种被动学习我认为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那位同事是位用心良苦的妈妈,想培养六岁儿子的自律精神,想让儿子能够通过坚持打卡来培养学习英语的习惯。我看过孩子对着屏幕读英语的发音和表情。我觉得发音不够准确,有点像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学习英语。我能从他的表情里看到一些枯燥和不情愿。当然这都是我的投射,人家不一定是这样。
那么就从我自己的孩子说起。我家大宝非常喜欢英语,从两岁我就通过英文儿歌,英文绘本来启蒙。我们一起学唱儿歌,我给她买了叽里呱啦线上课程,还有毛毛虫点读笔以及牛津树、培生英语等绘本。我记得最初的时候我每天早上都会播放英文儿歌或者播放毛毛虫的系列绘本。那些绘本我都不怎么听得懂,可是她却非常爱听。有时候她自己能边听边看,津津有味,聚精会神,似乎能听懂似的。我只能说那些书的插画内容太精彩了,竟然让三岁的孩子能盲听一本书。久而久之她学会了棕熊系列的儿歌,有时候竟然能和毛毛虫一起读一些简单的句子和词语。长久的磨耳朵让她对英语很敏感,听读,复读都比我强。三年的坚持是小有成就的。我不用担心她学习英语,她对英语的认知已经超过了同龄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她对英语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她经常自己去翻看英语绘本,和毛毛虫一起唱歌,自己去完成英语课程,做英语作业。一个人一旦喜欢什么,你不用监督,不用提醒她自己就会去做。
但是这中间我急功近利,为了能够让她听说能力更上一层,在她已经有了大洲英语的线下课程的基础上我又给她报了VIPKID,我想和美国外教一对一的上,听说的能力应该会大涨。在第一单元还没有上完,老师就给她跳了第六单元。因为那些对她太简单了。在level1没有上完,班主任又给她调了level2课程。二阶的句子长了很多!才四岁的她一开始不适应,尤其预习的时候读上句子读不好她就很挫败。但是慢慢慢慢地,她也就适应了。让我欣慰的是,后来她预习时先读最难的长句子再读单词。
但是到了后期我明显发现她越来越不爱上vipkid的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愿意开口,课后学业也不想做,预习时也很被动。后来为了上这个课我们经常搞得不愉快。有时候上课时间到了她不想上我就忍不住发火,大声训斥她。学习英语成了我们亲子关系的障碍,我是在强迫她学。估计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都是这样。我渐渐地感觉到她对英语有畏惧感,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我反思我自己,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的反应?会有这样的变化?原本她是喜爱的,是自觉自愿的,现在到了要被强迫学习的地步?
我不断反思,最后果断停了Vipkid的课。她不想上就不上了吧。她喜欢大洲就让她上大洲。有时候我认为好的她不喜欢那么对她就不好。她的突然不感兴趣是有很多原因的。她的英语课太多了,还有钢琴课和舞蹈课。练琴和学习英语减少了她玩的时间,繁多的学习增加了她精神上的压力,而这些压力是不适合这么大的小朋友的。最重要的是怀孕后期我很少用心陪伴孩子,关注她的心理需求。我美名其曰是为了培养她的兴趣,为了能让她在日后的高压竞争中不被淘汰。可是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她爱英语我就给她创造好的听说的环境,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我对结果的追求。要她一定预习,要她认真听课,让她一周两次课不缺课。这些要求使她受到约束和压力,压力带来挫败,而挫败会摧毁人的自信。自信都没有了何来兴趣呢?兴趣没有了何来自觉?
在孩子成长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和坚持学习并不是矛盾的!我发现,当我不抱着她要达到什么目标什么结果时,当我用鼓励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她每一个进步时,当我能用心陪伴关注到她时,当我能和她一起发自内心地去喜欢那件事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感兴趣,孩子不自觉地会喜欢下去。“自由滋生自觉,宽容产生尊重”。真是千真万确!后来她慢慢对英语又回到了初恋的感觉。
那位同事,她把打卡的目标看得过于重要,认为只要打卡完成任务了就说明孩子学习了。只要一天天地学了就说明孩子坚持了。不管孩子有多么不愿意多么被动,只要他最后做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习惯,只要有习惯了就能坚持了,就好了!而这中间她忽视了孩子愤怒、无奈、勉强、悲伤等等情绪,忽视了孩子想要被妈妈理解的需要,忽视了孩子被迫被压抑的痛苦和悲伤。是的,母亲的权威,糖衣炮弹可以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去完成任务。但是一旦脱离这个强制的约束,这个孩子绝对不会自觉拿起平板,那么就不能说他是感兴趣的,更不能说他会自觉地坚持。相反,在以后他会更厌恶这个让他长期有着被迫、压抑、愤怒等不良体验的东西!
在简书上经常看到很多人写文章是为了赚钱。当然写文章若能赚钱我也是心痒痒的。但是为了赚钱而写文章,我恐怕这文章不一定干净。而且一旦没有收益时,写文章的动力也会消失。凡事一旦有着强烈的动机,那么事情越来越难坚持,而一旦一件事能长期坚持,那么这件事就一定不是完全由于动机,很可能是一份热爱。我小时候就有作家梦,当然高中时作文还被老师点名批评过。从那开始我就认为我没有写作天赋。可是我又想写,想去实现自己能侃侃而写,能笔若悬河的愿望。从大学开始我断断续续地写日记,写了很多本。我觉得写能让我舒畅,写能让我愉悦,写能让我自由自在地做白日梦。写能锻炼我的文笔,写能让我不畏惧言说,写能让我思维缜密,写能让我把的思考沉淀。写能让我更清晰地看到我自己。写是我昔日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写是我的兴趣和理性的愿望。我不知道我以后能否成为一名成熟的写手,我不想抱着这个目的,我想用心去写,写我想写,写我所写,写我能写。只要我愉快!
总而言之,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需要用心,需要和人的本心和灵魂连接起来。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