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真的具备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吗?

流量漩涡中的舆论与反思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羊毛月、麦林等事件,到网络上不断反转的热点新闻,都反映出当下我们在舆论面前的种种表现。

先来看那些被流量牵着走的网络事件。曾经有男生为女友花大几十万后跳河自尽的新闻冲上热搜,人们看到所谓的聊天记录和实锤,便笃定这是纯爱战神的悲伤故事,纷纷讨伐男生的女友,可最后却发现是男生姐姐的造谣。后来又有泡菜国女生来我国控诉女性安全受威胁,众人共情、摇旗呐喊,结果却被反咬一口。还有脱口秀演员调侃男性引发性别对立,人们再次陷入舆论的狂欢,事后又后悔自己的冲动。这些事件惊人地相似,我们一次次被舆论和流量左右,陷入永无止境的循环。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不足,流量和舆论引导是主要因素。在当下,性别对立和就业问题是最具流量的话题。一些人或平台为了热度,不惜利用这些话题搅乱舆论场。比如某脱口秀演员打擦边性别牌,某果台综艺利用性别制造话题,还有人假借调侃就业问题暗讽大学生。但幸运的是,如今大家似乎越来越清醒。在麦林事件中,网友没有陷入性别对立,而是共同批判其极端利己的行为;面对有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不当言论,高学历大学生纷纷现身驳斥;胖东来被媒体围追堵截时,民众也理智地站在胖东来一边。

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对舆论的辨别能力正在发生变革。放在过去,尤其是公知遍地的时代,话语权被公知占据,他们的话术很容易误导大众。但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待网络舆情的能力也在提升。如今,公知的一般话术已不再奏效,年轻力量不断注入舆论战队伍,通过自媒体以游击战的方式,与不良舆论进行斗争。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斗争是漫长而艰巨的。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被流量和舆论轻易左右,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多关注正能量,不盲目跟风,才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坚守自我,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毕竟,只有当我们都能理性看待舆论时,这个网络世界才会更加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舆论挑战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